初春时节,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的甘蔗地里,甘蔗收获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地头上,甘蔗转运车把砍下来的甘蔗抓取到车斗中,再从蔗地里转运到公路边的大卡车上,运往数公里外的糖厂。这就是广西糖企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榨季,广西甘蔗主产区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收获景象。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食糖产量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但广西地处西南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小而分散、石块多,机械化收割难度大,甘蔗种植劳动力成本较高。
广西大学按照“建设牢牢扎根八桂大地的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充分发挥机械工程学科的平台优势,深耕蔗糖产业“甜蜜路”,打出丘陵农机“组合拳”。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近年来广西大学以早日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先后开展农机专硕学位点改革,建设甘蔗机械虚拟仿真教研室,建设广西示范性智能农业装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西甘蔗生产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分三期进行亚热带智能农机装备平台建设。
加强农机和农艺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广西大学与广西农机化服务中心共建广西农业机械化产学研推基地,开展农机科研和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亚热带智能农机创新平台;联合玉柴、柳工农机、广西农机研究院、惠来宝等龙头企业共建广西亚热带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学院等,正逐渐成为一支助推中国“甜蜜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自2010年开始,广西大学与玉柴、柳工、广西农机研究院等广西龙头企业共建三十多个产学研基地、5个大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2个“校中厂”“厂中校”,其中与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基地获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着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甘蔗收获机收割损失率、含杂率过高等是制约甘蔗全程机械化的难题。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瞄准蔗糖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展开研究,近五年获批与甘蔗机械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47篇,发明专利授权54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同时,在甘蔗全程机械化研发上加大投入,陆续在创新甘蔗全程机械化机具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研制我国原创的粉垄机基础上,研制出适合我国蔗田的小型低阻粉垄机,作业阻力减少18%,作业后甘蔗增产27%;研制出双芽蔗段高速匀量自动排种器,研发出国内首台可连续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覆膜等环节的预切种式双芽段横向种植机,目前已在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实现大亩数作业。
煮糖结晶工序是蔗糖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内目前需要突破的“卡脖子”技术之一。广西大学研究团队在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在煮糖结晶过程智能检测和控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此外,研究团队研制的智能双芽蔗段切种机、甘蔗补种植机、中耕培土机、甘蔗割铺机、整秆式甘蔗除杂设备、碎叶还田机等一系列新型甘蔗全程机械化机具也相继在广西蔗田中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成果转化途径
为了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更快更好地服务蔗糖产业发展,广西大学科研团队陆续与自治区农机服务中心、玉柴等单位共建研究基地、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农机装备的商业模式和推广策略,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参加装备展等活动,展示先进的智能农机装备和技术成果,推动智能农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广西大学科研团队开发的煮糖结晶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已在广西多家糖厂稳定运行多个榨季;“甘蔗水肥一体化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装置”“基于北斗的农机智能化作业管理系统”等四项相关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成果已在广西南宁、武鸣、扶绥、百色的数十个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生态农业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投入运用等。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卢婵江介绍,近五年,学院的相关成果先后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广西技术发明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等自治区级以上奖项20多项,成果转化25项,转化合同金额达到2674.74万元,签订横向项目80项,合同金额达1642.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