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湛江干休所开展了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家庭帮扶活动,3位志愿者与3位空巢独居老人建立了“一对一”长期帮扶关系。
解救及时 煤气泄漏命悬一线
5月17日上午大约9点左右,居住在湛江市解放西路南柳花园旧楼二楼的空巢独居老人范秋萍正在家中睡觉,与其同居一幢楼的结对帮扶志愿者郑京京的媳妇路经二楼时,闻到屋里飘出浓浓的煤气味,敲门也无人应答,便及时拨打110及119急救电话,新村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刚到楼下,消防官兵便闻到一股浓烈的煤气味,指挥员立即下令疏散周边群众并设置一条水带干线待命。为防止破拆铁门过程中产生火花引发爆炸,消防官兵在水枪水雾的掩护下,利用专业工具强行将房门破拆并进入屋内及时排除险情。此时,被吵醒的范奶奶才从内屋走出来,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范奶奶平安获救,郑京京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幸亏此次险情发现及时,处置迅速,否则后果堪虞。
今年84岁的范秋萍老人自老伴走后一直过着独居生活,两个儿子每日轮流送饭给老人。老人因长期独居,现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安全意识极差。社会关注、单位爱护、邻里帮扶是一方面,子女把患病老人接回家中同住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邻里温暖 同是空巢互助互爱
今年81岁的空巢独居老人朱少霞与76岁的陈传琴是上下楼的邻居。退休后陈传琴与老伴喻鸿飞一起生活,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东莞工作,他们也成了“空巢”家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同是“空巢”家庭,却建立起了互助互爱的友谊。朱少霞老人的儿子隔三差五过来看望母亲,老人生活尚可自理,每天晚上独自一人在院里散步,锻炼身体。独居的生活让老人逐渐养成了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惯,但生性乐观的陈传琴却是一位热心人,她时常主动找朱少霞老人聊天谈心,嘘寒问暖。她们之间有一个特殊的“约定”,就是当朱少霞身体不适或发生紧急意外时用竹竿敲打天花板,这样住在楼上的陈传琴就能为她提供帮助了。
在朱少霞老人的心里,也许点滴的关怀更能沁入她那远离喧嚣的孤独世界。
情同一家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76岁的空巢独居老人王世敏教授,干休所院子里的小朋友们都喜欢亲切地叫她“王奶奶”,原因是她和她的老伴胡人源校长非常喜欢和院子里的孩子交朋友,经常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孙子一样带到家里玩。去年胡校长因病去世,王奶奶因此愁肠寸断,终日郁郁寡欢。
王奶奶的独生女儿在湖北宜昌工作,平时难以照料父母的生活。邱文霞一家平日里与王奶奶家关系甚好,文霞的儿子小俊放学后经常跑去胡爷爷家玩耍和学习,久而久之两家人感情便亲如一家,没有亲孙子的二老便把小俊当成了自己的孙子看待。文霞的爱人是警察,帮王奶奶家修理水龙头,更换灯管等修修补补的琐碎活那是家常便饭的事。王奶奶是南京人,素日里最爱亲自做茶叶蛋和包饺子。当她做好香喷喷的茶叶蛋或饺子后就会挨家挨户地送给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吃。
在文霞一家如同亲人般的关心和大家的帮助下,王奶奶渐渐走出了失去老伴的阴影,现在她又开始忙活着给她的小朋友们做美味可口的茶叶蛋和饺子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社会与单位普遍关注“空巢”老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身为子女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家中的亲人是否正在“空巢”,自己的未来是否也将面临“空巢”。社会关注、单位爱护、邻里帮扶只是解决空巢独居的权宜之计,子女把患病或独居老人接回家中享受亲情和关照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背景链接】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这是世纪老人冰心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引用白居易《白香山诗集》里的一首诗,这部创作于1980年的短篇小说,却映照出了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的寂寞晚景。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