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基金委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资助项目。我院环植所热带果树病害课题组“香蕉病害”研究团队彭军博士申报的“小RNA调控香蕉-枯萎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抗枯育种分子设计”项目获批立项,资助经费24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5年(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项目由环植所承担,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International)合作执行。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培育抗性品系是解决枯萎病的根本途径之一。研究团队在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谢艺贤研究员的带领下,长期开展田间选育驯化结合分子育种的抗性品系选育工作,近年来先后培育出热科1号、热科2号、热科3号等一系列抗枯萎新品种(系),在分子育种方面致力于香蕉与香蕉枯萎病菌小RNA研究,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44。团队成员彭军博士在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上,独辟蹊径,提出了香蕉抗枯萎病种质创制新途径,最终获得了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
目前的研究表明小RNA在调控香蕉-枯萎菌互作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拟针对互作的双方,挖掘小RNA在香蕉-枯萎菌互作中的作用,联合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开展合作研究,以互作中的功能性小RNA为靶标HIGS转化后,评估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和商品化指标,并最终培育出抗枯新种质。该项目将分子机制直接应用到抗性育种,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密切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也将为其他农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基础。
该项目为我院在香蕉领域首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合作单位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显示我院在香蕉枯萎病防控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也为我院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进一步深入长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今后将进一步梳理和凝练创新方向,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科研人员营造潜心科研的良好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质量和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