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指导“十三五”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成就举世瞩目,整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跨越发展,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以及超级稻、转植酸酶玉米、禽流感疫苗等重大技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开发与应用研究长足进步,培育了大批优良农业品种,集成推广一批高效、节能、绿色等配套生产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直接,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和焦点,资源环境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应用加速低碳循环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技术迅猛发展,引领天然、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消费趋势;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将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生活和产业组织形式,带动农业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应对国际竞争,特别是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对农业科技在节本、高效、智能、绿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打造发展新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必须立足国情农情、把握国际趋势,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机遇,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强化公益性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
二、思路与目标
(一)战略目标和发展远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2050年之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相呼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优化,有力支撑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到2030年,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关键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若干领域引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全面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建成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引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中国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解决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安全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在良种培育、高效生产、食品安全、资源化利用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由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逐步提升。
(二)“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快调整科技创新方向、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始终把握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把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解决关键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贯穿到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各方面,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二是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系统性、区域性特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依靠自主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强化原始创新,努力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抢占竞争制高点,牢牢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握“十三五”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需要做好“调整、优化、拓展、壮大、改革”五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实现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
二是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速构建适应和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促进粮经饲和农牧渔等各产业、种养加以及资源环境等各环节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力打造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强全球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能力。
三是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重大突破性技术,扶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新产业;加强盐碱地等非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大力促进草牧业技术开发,广辟食物、饲料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强化配套技术研发,挖掘农业在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宜居生态等方面的潜力,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四是壮大农业科技力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体系,强化联合攻关,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成果权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聚集多方资源,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科技法制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投入,不断营造良好氛围。
(三)“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适应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显著增强,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越,在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具体发展目标为: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表1“十三五”期间主要农业领域关键突破技术和核心指标任务
序号 | 领域 | (责任编辑:机关党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