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现代化
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发展的未来,怎能少了科技的“翅膀”?11月26日,农业部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围绕“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做了重要讲话,“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应如何深入推进?韩长赋部长给出了分量十足的“方法论”干货。小编根据讲话为您梳理了几条主线,收藏慢慢学吧!
主线一:开座谈会的目的是啥?
韩长赋:
“我们召开座谈会,目的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在山东农科院视察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工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联盟建设、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背景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13年11月27日在山东农科院考察并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13年11月27日在山东农科院考察并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主线二: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韩长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许多会议和考察中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我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许多会议和考察中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我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科技是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指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十三五”加快农业现代化、补齐“三农短板”,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这个动力,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的导向是解决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导向,解决瓶颈制约始终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攻方向;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这为我们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找准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把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解决关键问题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着眼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两道箍”的约束,成本地板、价格天花板“两块板”的挤压,谁来种地、谁来养猪“两个人”的缺乏,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宝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突出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这为我们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全国有30多所农业大学,省市级农科院有1000多所,科研人员有10万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性的研究中心和研究人员。这是宝贵的研究资源,只要发挥好我们制度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整合力优势,就一定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解决好一些重大瓶颈制约问题,如畜禽粪污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东北黑土地保护、南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等等。
第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事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体现了对创新规律的把握。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又会推动科技创新,这两个轮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科技经济“两张皮”,创新资源碎片化等问题,农业方面也不例外,还存在一些科研立项、研究任务没有根据产业需要、市场需求来组织,与企业脱离、与实践脱节;科研人才、经费、器材等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科研人员安心、潜心、专心开展科技创新的环境还有待建立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科研搞上去,让成果活起来。
第五,夯实农业科技根基关键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重要论述把人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为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希望和真正实力所在,人才强科技才能强。实施科技强农战略必须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培育一大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乡土专家、种养能手,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主线三:如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韩长赋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谋划和展开,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努力在促进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方面下工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谋划和展开,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努力在促进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方面下工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在创新方向上,加快三个转变。一是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统筹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二是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实现农林牧渔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协同促进粮食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在创新重点上,实现三个跨越。一是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越,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三是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突破一批瓶颈制约。
在创新机制上,调动三个积极性。一是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研成果权益收入分配和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制度。二是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单位的积极性,扩大农业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人员聘用、岗位设置等自主权。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金融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
主线四:如何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韩长赋
下一步,要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瞄准产业、企业或区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解决重大问题上下功夫。着眼解决东北粮仓绿色增效、华北麦区控水提效与生态系统修复、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绿色增效、特色热作山地绿色高效种植、三北地区典型盐碱地池塘养殖与生态修复等区域性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尽快形成一批“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着眼破解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等关键技术瓶颈,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科企实质性结合,实现产业“一条龙”全链条发展。着眼解决农业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尽快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公益性共享、合作共享和有偿共享制度,首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资源共享“一盘棋”。
二是在创新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加强联盟政府主导、多方联合、任务牵引、成果落地的机制建设,加大资金、条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联盟定期磋商、开放合作、联合推广、利益共享等机制,重点改革联盟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研究成果对产业、区域和企业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问题解决程度和科技进步程度。加强工作督导和调度,针对联盟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开展督导,确保联盟创新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在创造发展条件上下功夫。要多方筹措联盟建设经费,争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鼓励联盟申报并承担国家有关科技专项,把联盟攻关任务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性联盟、地方联盟、企业联盟,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要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拓宽联盟资金渠道,并让企业等社会力量在联盟建设中受益。
主线主线五:如何持续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五:如何持续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韩长赋
“农业部会同各地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扭转了以往“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实现了干事有队伍、工作有场所、推广有经费、服务有手段。下一步,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职能,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由“建机构、强队伍、补经费”向“强能力、建机制、提效能”转变,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提升素质,增强农技服务能力。广大农技人员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本领。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要求,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市场信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学习,跟踪了解农资供求、农产品市场价格、支农惠农政策的新动态新进展,指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方向。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要加强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学习,指导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网上营销,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图文并茂、精准实时的技术指导和公共服务。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 要针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制定订单式、保姆式服务方案,开展全程化精准化服务,把规模经营主体打造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平台载体、重要抓手。
二是创新机制,增强农技服务活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快建立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激励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合作社。支持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帮办合作社,在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获取收益。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龙头企业。探索农技人员为涉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有效模式,开辟农技人员到涉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的有效途径,取得合法报酬。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专业服务组织。支持公益性推广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派驻人员、挂职帮扶、共建基地、联合办公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等专业服务,并按照约定获取收益。
三是改革体制,形成农技服务合力。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与合作,提高农技服务的效能。要推动乡镇综合建站,鼓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立区域站,支持乡镇成立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推动科研院校下乡,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发挥人才、成果等优势,到农业主战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为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大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承担项目、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其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