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屈冬玉(农业部副部长)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培育现代小农
我国农业总体上还是小农经济。中国是个小农社会,印度、日本、韩国也小农社会,但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日本、韩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现代小农,日本甚至已经具有后现代小农的特征,印度更多是传统小农向商品小农过渡,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正在由商品小农向现代小农转变。预计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梦想的时候,中国仍可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小农社会。截至2016年底,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农户仍然有近2.6亿户,其中绝大多数户均5亩左右;农村流转土地面积超过35%,经营50亩以上的新型主体350万个,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但对中国来说比例依然很低,而且平均每户100亩的经营规模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相比,也都算是小农户。在相当长时期内,小农户始终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组织形式,这是基本国情。要由商品小农过渡到现代小农,就要实现农业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分享。过去讲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市场波动幅度很大,但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多了多了”的越来越多,小农没办法获得应有的利润,也浪费了生产资源。这表明有些供给是低端无效的,国际竞争力也不强。因此,小农需要加强联合联营,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增强市场议价能力。
抓紧培育现代小农恰逢其时。以提高农产品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全面提升,为我国小农加快由“商品小农”转变为“现代小农”指明了方向。
第一,充裕的农产品供给为现代小农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农产品短缺的年代,小农户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没有全面现代化的动力,也缺乏现代化的土壤。在农业发展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允许小农户可以从单纯追求高产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第二,城镇化加速推进为小农户现代化创造动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镇化推进最快的时期,往往是小农户加速现代化的时期。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后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到2020年还有1亿人要进城,巨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偏好,必然对小农现代化产生强大动力。
第三,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为小农现代化创造了条件。2016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600美元,正处于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的重要时期,人们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美味、吃得健康,还要从农业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一方面为小农户满足多样化大市场需求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求小农户的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有明显提升。
第四,智能、共享、泛在的信息技术为加快培育“现代小农”提供了难得机遇。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共享单车模式。我们可以研究借鉴这一模式,探索推进小农联合联营共享,实现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和按需定制。未来中国小农生产的农产品,完全有可能像单车一样实现共享,通过APP建立联合运行模式,推动“商品小农”向“现代小农”转变,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小农现代化
没有小农现代化,无法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前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生产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把分散的小农户跨时空、跨地域联合起来,帮助小农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将比以前靠行政手段更有效率;经营方面,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把同类项的小农户与多元化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服务方面,让小农户利用移动终端增强发展生产、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融入到农业产业链中,合理分享利润。前一段时间我们专门开展了农民手机培训,全国有手机的农民如果都会用不同的APP,就会明显增强发展生产、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将新型农业要素融入到生产过程中。
下一步,要重点推动小农户连上大市场,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让小农户融入产业链,主动分享产业增值;让小农户用上新技术,成为新应用的定制者;把小农户培育成新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将来为中国小农服务的技术提供方,不一定来自中国国内。中国小农户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全世界任何地方某种农产品的新技术,而且成本还很低。小农户要发展什么,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定制。比如酸黄瓜,中国研究的很少,但是欧洲很多人都吃酸黄瓜,品种、栽培和加工技术都比较成熟,小农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从欧洲引进酸黄瓜生产,主动对接全球化的服务提供者,主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这将带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带来科研方式、科研思维、科研设计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因为地域性、季节性,以前存在天然的交流屏障,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甚至消除跨国界流动的障碍,这对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是颠覆性的挑战。
三、加快培育支撑小农现代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第一,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精细布局农业品牌建设。几天前我部在郑州刚刚召开了首届全国农业品牌大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议,而是通过系列策划,为中国农业和广大农民提供系统的品牌服务。我们将立足精致发展,全产业链设计品牌战略;立足精管细作,推动建立绿色生产体系;立足跨界融合,推动建立龙型产业体系;立足深耕市场,推动建立高效营销体系。
第二,立足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打造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我们今年在十个省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中国一共有60万个村,60万个村能够都建立信息服务平台,统筹线上线下发展农业,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过。大家不要小瞧信息进村入户这个事,如果我们把60万个村子的信息进村入户平台都建好了,将来能为全世界小农信息化提供可行的案例。中国在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上有体制优势,行政加市场,政府加社会,市场创新的活力和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效结合,这在全世界屈指可数。我们要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发布农产品批发市场指数、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等信息。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比我们做的早,但是中国的国情不一样,针对小农户的信息服务挑战要比美国等国家大得多。我们要不断提升批发市场200指数、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和《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权威性,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开展信息发布,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一网打尽”式市场信息服务格局,要从过去抓生产转到以抓服务为主的现代农业的管理模式。我们还要全面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智能培训。韩长赋部长今年在德国参加G20农业部长会议时,重点介绍了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别是农民手机培训工作,得到了与会各国农业部长的热烈反映和高度评价。城里人用手机“玩”得多,主要是满足生活方面的需要,但农民用手机不仅要改变自己的信息落差,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因此,农民手机培训效果很好,影响深远。
第三,立足构筑小农收入安全“防护网”,建立健全农户经营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小农户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以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为目标,发挥好“组合拳”作用,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保险、期货等风险防范市场化工具,加强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全面推进“菜篮子”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助力小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确保鲜活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小农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必须认真对待和重点推进的主要任务,需要宏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微观面的积极参与。依靠市场化信息化提升2亿多小农户利用信息、参与市场、融入产业的能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具有重大国际示范引领作用,是支撑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的必然选择。
本文来源“中国农业预警监测”,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的主旨演讲,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