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南农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今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给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吃上“定心丸”,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集约土地要素,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 2020 年培育资产超百亿元的农业企业 10 家、超 50 亿元的 20 家、超 10 亿元的 30 家,通过“企业 + 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海南紧跟中央部署,结合发展实际,对“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全篇布局,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四重压力交织叠加的局面:一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日益加大。耕地平均复种指数高达 200%,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地力呈下降趋势,农业污染呈逐年加重。二是农业效益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的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日益加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南亚和台湾农产品对过去一直强调的“热带特色”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北方大棚和“两广”蔬菜挤压冬季瓜菜市场空间。四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压力日益加大。全国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尽管也有品种结构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但根本上还是低水平供给和高水平需求的矛盾,高端、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能否建立新的高品质消费需求下的供给平衡,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此,打响海南农产品绿色、生态、高端的品牌,在消费结构升级中占据先机,将是一个严峻考验,也是重大机遇。
化解以上四重压力,必须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区试验,四化并进”,力争“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到 2020 年达到 1100 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到2020年达到1.5万元,力争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1、坚持一条主线:调结构 转方式 创品牌 促增收
>>>>
就是要针对海南省低效产业比例较高、特色产业竞争力趋弱的问题,通过结构调整,把生产结构同更高的消费需求对接起来。围绕“热带特色、生态安全”两大优势,抓住“去产能、去低效”两大任务,高水平建设冬季瓜菜、南繁育制种等“五基地一区”,增强高端、生态、安全热带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对天然橡胶等价格低迷的长期作物,去其产能、减少亏损、休养生息,向中西部等非台风区转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综合效益。二是去甘蔗、普通水稻等低效产业的规模,改种其他高效作物或推广香米、富硒米等高端品种。三是通过品种、技术和产销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转方式
就是要推动海南农业从资源、环境消耗向生态循环转变,从产品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在转方式上始终突出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农业科技集成配套、组合效应未能有效发挥的问题,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以规模化基地和主导产业为载体,整合科研院所、农垦系统和农业企业等资源,对科技成果实行集成配套推广,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科技专项行动,加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
创品牌
就是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生态为根本,落实好每年 1 亿元的品牌农业发展资金,打造全程标准化的产销体系,旗帜鲜明地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性地办好“冬交会”“农博会”等品牌农业会展,培育一批驰名全国的区域公共和地理标志品牌,切实提高海南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
促增收
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打响农民增收攻坚战,综合施策力促农业提质增效,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拉长工资性收入这条短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释放财产性收入的“红利”;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比重。重点实施好第二轮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行动,大幅提升中部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水平。
2、抓住两个重点:适度规模经营 生态循环农业
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当前海南农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今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给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吃上“定心丸”,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集约土地要素,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 2020 年培育资产超百亿元的农业企业 10 家、超 50 亿元的 20家、超 10 亿元的 30 家,通过“企业+ 合作社 + 农户”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一批社会化的服务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生态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循环能够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两者叠加将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海南将以“减施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增加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种养结合、水肥结合、病虫害防治与土壤改良结合”为重点,实施无疫区建设、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肥水一体化、化肥农药减施、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有机肥转化等十大工程,创建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并努力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今年将完成 200 家规模化养殖场环保改造,建成 4 ~ 5 家有机肥生产骨干企业,新增产能 35 万吨,实现农药使用量下降 5%、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0.2个百分点,打下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开局。
3、深化三区试验: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
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园区,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将重点建设三类园区,一是创建 100 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5年已经挂牌了14家,目前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在百家基地中培育出百强农业企业和百强合作社。二是建设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目前已经在 5 个万亩田洋建立了统一机耕、统一测土配方施有机肥、统一标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回收田间废弃物的试验区,下一步将科学严谨地做好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重点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模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强农金融”和“惠农金融”制度。
4、推动四化并进:园区化 资本化 信息化 国际化
园区化
就是要突出园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十三五”重点抓 100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6 年要集中力量建设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确保年内开园。
>>>>
资本化
>>>>
信息化
就是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营销、服务的全过程,加速农业现代化。海南将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 100 家智能农业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 1 万家以上农业电商,打造自主电商平台,完善产销、包装和物流体系,力争到 2020 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加快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打造海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和互联网村,力争到 2020 年创建 20 个功能完善、良好运转的互联网农业小镇、100 个农业互联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