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范五,是1932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党的高级领导干部。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即从延安返回东北,先后参加合江省和松江省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各部委,他从松江省调来北京,任中央林垦部第一副部长。稍后为林垦部党组书记。
李范五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与苏联顾问和专家交谈,从来不用翻译。
1949年11月初,他一家三口和一位警卫员由哈尔滨来北京报到。次日,在一家小旅馆里找到林垦部长梁希。梁部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林业教育家,长期在大学任林产化学教授,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时年已66岁高龄,身体瘦弱,但很矍铄。李范五年仅36岁,正当“而立”年华,身体也好,可说是年富力强。李对梁老说:“我比您年轻,对行政事务工作也较熟悉,今后林垦部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替您多跑点。人事方面的事务,让黎侠帮您多张罗。”
当时中央林垦部是新设立的部门,毫无根底,既无人马,也无地盘,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做起。初到京的头几个月,李范五等的主要工作是物色干部,寻找办公用房和住房。经过努力,到1950年3月,中央林垦部的牌子终于在东城本司胡同一个四合院的门口挂了出去,开始正式办公。人员包括从农业部要来的林业组全体成员及全国四面八方调来的人员,包括部长、办事员和警卫共计27人,其中只有李范五、李妻黎侠和警卫员王洪瑞3名共产党员。就在这时——1950年春,毛泽东主席接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来的一封绝密电报,电文大意是: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不准向这些国家出口橡胶。苏联等国的橡胶供应发生了很大危机。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需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橡胶事业;2)据苏联了解,中国的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适合种植橡胶,可否在海南岛开辟橡胶种植基地;3)苏联愿出一切经济援助,包括派遣技术专家和机械设备支援;4)如同意,苏联可派专家代表团去中国商谈。毛主席认为事情重大,随即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商讨应对。讨论结果是:同意苏方的建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挂帅主持,具体业务交中央林垦部办理。陈云同志当时分管林业,与李范五既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是同一届内阁中的成员,实际上李是陈的得力助手,中央很多有关发展橡胶的决策,李是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林垦部对发展橡胶垦殖事业极为重视,由李范五和梁希部长亲自抓,亲自指挥。当时,李范五知道苏联等国为解决橡胶自主供应,对当地的产胶植物——橡胶草曾进行研究和试种,因该植物产胶量低,胶质很差,成本也高,没有搞成。但对我国海南岛究竟能否种成橡胶,心中确实没有底,就连曾在大学任教多年的梁希部长,也只是认为希望很大,不敢肯定。为了尽快弄清海南岛的橡胶资源,唯一可行办法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海南岛是在1950年4月底5月初解放的,11月林垦部即调集部分中国林学专家和苏联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调查组,由陈云同志亲自带领,李范五和梁希部长随同,直奔海南岛进行调查。路过广州时,广东省叶剑英主席亲自到车站迎接。陈云同志向叶主席传达了中央关于在海南岛建设橡胶生产基地和这次去海南调查橡胶资源的决定,叶主席表示坚决支持,并为搞好这次海南调查,在人力、物力上鼎立相助。
陈云、叶剑英与梁希、李范五商定,为了广泛听取多方意见,汇集多方情况,先在广州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的外籍专家和华侨参加。与会人士认为,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橡胶树生长,应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植胶地区,发展橡胶大有前途。但也考虑到,大量垦殖橡胶需要诸多种苗。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规定一粒橡胶种子和一尺橡胶芽条,都不准带往中国,否则将受法律惩处。这样,种苗供应是个大问题,不易解决。对此,陈云同志说,我们要靠自力更生自行解决。我们自己的橡胶母树结的种子,一粒不能丢,都要捡回来,用作播种育苗;并以中央名义发函给有关地区和侨务部门,大家一同来设法解决这一困难。陈云同志和调查组一同亲赴海南,与大家一起捡拾胶园里落在地上的种子,并调查总结华侨捡拾胶种和育苗的经验,改编成顺口溜,便于大家熟记采种和育苗的诀窍。
他们一行完成了海南橡胶调查任务后,回到了广州。陈云同志先回北京,李范五和梁希两位部长决定留下来,具体落实海南岛橡胶种植园的地点选择。经与叶主席商定后,再赴海南,找到海南军政委员会负责人冯白驹同志。冯听了中央关于在海南岛发展橡胶生产的决定,也非常重视,大力支持这次调查工作,亲自陪同考察组到西路那大和东路石壁这两个种胶集中的地区考察,并介绍海南岛种胶情况。冯说,1902年(实为1906年——编者注)由华侨从南洋带回橡胶种子试种成功。随后又多次引种,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除那大和石壁两个地区外,其余各县也多有种胶。种植后需要八九年才能割胶投产。目前全岛产胶量仍很少。在考察中,大家一致认为,海南岛的气候和土壤,适于胶树生长,在海南岛发展橡胶生产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李和冯初步商定,海南岛种胶由海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同时成立橡胶垦殖处,在重点县设立橡胶垦殖所,其余设立垦殖科或垦殖股,以组织领导橡胶园垦殖工作。
在进一步了解了海南岛的橡胶情况后,李、梁回到北京,亲自代为中央起草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草稿)》文件,经陈云同志审改同意后,于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会议正式通过下发。初步定下海南岛有宜胶土地500多万亩,高雷地区100多万亩,广东共计600多万亩。对此,李范五等制定的橡胶发展方针是:1)大力发展国营橡胶种植园;2)与地方合营橡胶园;3)鼓励个体发展橡胶。1951年,苏联派其林业部副部长高尔丹诺夫率苏联专家考察组来华考察,林垦部李范五副部长出面接待他们一行,叶剑英也在广东带领考察组进行了考察。结果确定在海南岛儋县和雷州半岛徐闻县发展橡胶。
同年3月,李范五让林垦部组织海南橡胶督导团,由在美国留学归国不久的吴中伦林学博士率领,造林司选派5人,利用司选派4人共9人参加,经广州会同广东农林厅人员一同出发,经粤西去海南岛,了解督导种胶生产。林垦部的同志在海南岛连续工作7个来月,直至橡胶采种育苗工作结束后,才离岛回京。
同年4月,林垦部向陈云同志建议并获同意,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出面召开橡胶会议,邀请有关单位和专家参加,研究分析两广及滇、闽等省区的自然环境和温度、雨量等气象条件,提出发展橡胶可行性报告,呈报政务院。
9月,陈云同志出面与叶剑英同志在广州主持召开华南垦殖局筹建会议,11月,华南垦殖局正式成立,叶剑英兼任局长,中共中南局秘书长李嘉人任专职副局长,下设高雷、广西和海南三个分局,各省区的党政领导易秀湘、陈漫远和冯白驹兼任副局长。华南垦殖局受中央林垦部和中共中南分局双重领导。1952年林业部(1951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3次会议决定,将林垦部改为林业部——编者注)新设立特种林业司,主管橡胶垦殖的具体事宜,并调华东大区农业部副部长何康同志任司长。同年,林业部请示上级批准设立云南橡胶垦殖局,调西南大区农林部副部长任局长,下设思茅等3个分局,组织领导云南发展橡胶。云南垦殖局由中央林业部直接领导。中央批示该局定于1953年初成立。至此,各地己具备较完善的组织系统,为发展橡胶奠定了切实的组织保证。
当时林垦部的领导认为,除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外,广东的其他地区及广西、云南、贵州和福建省区的南部,也应有适于种植橡胶的土地。于是李范五找高教部领导商定,联合动员北京、南京、浙江、广州、武汉和南昌、山东等地大学的森林系、生物系、土壤农化系、地理、气象系师生千余人,组成大型的森林资源特别是橡胶宜林地资源调查团,分赴上列各省区勘查。梁希部长专程到广州为调查团送行,同时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搞好调查,为国家作贡献。1952年初,林业部部务会通过,把海南岛和高雷地区橡胶宜林地的规划设计任务,交由华南垦殖局完成。该局新组建的林垦调查大队,仅用约半年时间,圆满地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为大规模开垦植胶,做好了准备,受到了林业部的嘉奖。
规划中的橡胶种植园,多处于偏远落后地区,荒无人烟,既无道路交通,也无房屋可居,加之处在湿热地区,蚊虫叮咬,蛇兽侵扰,生活极端困难,人们多不愿去垦区工作,更不愿在垦区长住落户,使大规模垦殖橡胶由于劳力缺乏而成为难题。对此,李范五想到人民解放军组织纪律性强,能吃大苦,耐大劳,可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且无家室之累,让部队开进垦区,参加橡胶垦殖工作,是解决劳力缺乏最好的办法。在征得林垦部其他领导的同意后,李亲自去找主管农林口的邓子恢副总理。邓副总理听完汇报,赞同这一意见。于是李又去找周总理请示毛主席。周总理听完情况汇报后,考虑到当时朝鲜战争已进入后期,工作重心要逐步转到国内的经济建设上,对其意见表示同意。并讲:“我们还有3个师待命,准备开赴朝鲜。现在看,过不了多久,就要停战了,这些部队可能用不着上去了。我去请示毛主席,征求他的意见。”毛主席认为部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是应该的,并马上作了批示:同意让军队开赴林业建设第一线,参加建设林区的工作。按照毛主席的批示和周总理的指示,邓老把这3个师分为两部分,林一师、二师(另有一个独立团)奔赴海南岛、湛江和广西,参加橡胶垦殖,林三师去东北参加林区建设。3个师很快就赶赴各自指定的目的地,继承发扬了八路军南泥湾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筑起道路,盖了房屋,很快学习掌握种植橡胶和木材采运技术,同原有的工人一起,建设橡胶垦区和东北林区,成为主力和各级的骨干。1954年,李范五看到这支部队是新胶园垦殖和林区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又在林业部部务会议上讨论通过,请示中央批准将这支部队转业到地方。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请示。同年初取消了部队建制,正式集体转业,改为地方编制,实行了工薪制。
1953年夏,朝鲜战争停战,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市场上可以买到橡胶。同年春,斯大林去世。稍后,苏联终止了苏中橡胶协议,并陆续撤走了来华专家。同时,加之1952年大陆各地大规模高速度栽种的胶苗,其中有相当部分生长不良或很差。据此,党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紧缩华南植胶计划,暂停云南植胶。依照中央决定,华南垦殖局很快调整橡胶发展速度和植胶规模:1)把已种的150万亩胶苗,经选优汰劣,保留80多万亩;2)遣散民工约13万人,由19万减到6万多人;3)多余的农业机械设备,转交地方。按中央要求,云南暂不发展橡胶,云南垦殖局不再成立,但在不同橡胶类型区设立实验站,开展试种橡胶,为以后发展做准备。
1954年夏,林业部组织华南垦殖局到东北学习企业化管理。此后橡胶生产逐步转向企业化经营。
橡胶生产调整后,一些垦殖场的部分土地不适植胶或暂不适植胶,对腾退出的土地势必用于发展热带或亚热带经济作物。另外,橡胶这种树艺作物的经营管理与森林树木的经营管理相差较远,而与果树园艺较为趋同,需要精细抚育和经营。据此,林业部征得中央同意,于1954年底把橡胶生产工作划归农业部领导,特种林业司也移交农业部,改为热带作物司。
1954年后,李范五部长不再主管橡胶生产建设,但他仍很关心全国特别是海南岛的橡胶发展。他时刻惦念从事橡胶垦殖的广大职工,尤其是林一师、二师转业官兵,热切地盼望垦殖职工,能和大片的胶林共同茁壮成长。他希望胶树早日开割投产,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橡胶。而今,他所盼望的早割胶、多产胶的夙愿,己如愿以偿。截至2003年,海南已种橡胶570万亩,其中,国营胶园370万亩,民营胶园200万亩,当时由他主持制定的海南岛种胶500多万亩的规划已实现,当初他制定的大力发展国营橡胶,鼓励民营橡胶发展的方针已经贯彻落实;割胶投产的胶树,年产干胶32万吨,其中国营23万吨,民营9万吨。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海南岛的橡胶生产,与全国其他胶区特别是云南橡胶垦区一样,正沿着科学、可持续的道路健康发展。
李部长,安息吧!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