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关于海南第一次引种橡胶进行生产性种植的种源及其时间和引种人的问题,众说纷纭、观点各异,又缺乏可靠资料作证据进行鉴别,因而无法定论。胡奇根据研究所橡胶树产胶遗传规律课题组的决定,在承担多种工作任务而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历时1年多,行程1000余公里,调查访问的单位和个人家庭20多个,查阅摘抄原始资料30多(篇);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科学分析论证,终于取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从而为课题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20世纪60年代,鉴于“大跃进”期间,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垦荒植胶破坏生态的严重教训,为建立我国天然橡胶林生态系统,热作研究所橡胶系在试验场三队进行了胶园林网化、覆盖化、良种化的试验。胡奇参与了其中的胶园覆盖化试验。经过10年多一点时间的艰苦努力,所有试验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建成了合乎标准的胶林生态平衡的示范样板——这是当时植胶垦区的一大亮点。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以及高级领导人都慕名前来参观考察,无不为之点头称道,从而为平息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一度掀起的反对华南农垦毁林植胶、破坏生态的风波,起到重要作用。胡奇撰写的《忆往昔从事橡胶工作的片段》《忆胶园覆盖化研究》分别具体记述了这两个事件中的一些重要的片断。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