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橡胶树施肥试验
粤西地区北部其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的丘陵红壤,自然植被稀疏,主要是白花草、岗松、芒箕等,表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约1%~2%,全氮和速效磷不足,土壤瘦瘠,是橡胶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粤西地区的南部,其成土母质为玄母岩风化的砖红壤,英利、下桥、后塘、愚公楼等地原生植被为次生林区,其他多为高草、灌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一股为3.5%~6%,土层深厚达10米,速效磷极缺,有效钾达70㎎/㎏(不缺),土壤肥力高,年降雨量1 372毫米,干湿季明显,旱季长达5个月,土壤胶体含量高,林地开垦后地面暴露,土壤水分大量流失,植株经常得不到旺盛生长所需的有效水分,是橡胶生长的不利因素。
施肥是橡胶树速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胶园土壤改良的基础工作。由于粤西地区南北气候和土壤成土母质不同,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李庆逵教授和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黄宗道教授,在总结世界植胶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分别在海南、粤西、广西不同类型区布置《橡胶幼树施肥试验》,指定徐闻试验站与高州团结农场(花岗岩片麻岩丘陵红壤)、徐闻五一农场(玄武岩砖红壤区)协作进行以下试验:《氮肥和磷肥的肥效试验》、《石灰肥效试验》、《肥效持续期试验》等,徐闻试验站由吕燧生负责,万国保、刘唯行、黄廷昌、王青干、邓次珍等参加。这些试验结果对橡胶大发展前期国营农场橡胶树施肥措施起到指导、示范重要作用。
在丘陵红壤区橡胶幼树施用有机肥和氮、磷肥效果显得十分突出,与不施肥区比较,橡胶树不施肥是不可能成长的,所以施肥在这一土类对橡胶树十分重要。在氮肥中施用5公斤堆肥,其效果比单施氮肥、单施磷肥都好。这些事实说明在丘陵红壤植被稀疏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低,急需进行土壤改良,同时在制造堆肥时,加入一定数量的硫酸铵和磷肥,促使堆肥的腐解作用和提高堆肥的质量是十分有利的。在试验中,施用钾肥对橡胶树高、粗增长无效,但对促进植株的木栓化有效,并可防止黄叶病的发生,同时也验证了过去铲草皮烧灰代钾是得不偿失的措施。
在丘陵红壤施用氮肥效果显著,因此有的农场大量施用氮肥,出现氮肥过量,致使可溶性氮积聚在植物组织中。由于铵离子对钾离子吸收的制约作用,1957—1961年不少橡胶农场出现橡胶树缺钾黄叶病的发生,后经增施钾肥,每株单次施硫酸钾0.25公斤、硫酸铵0.5公斤或每株单次施硫酸钾0.75公斤,配合硫酸铵0.5公斤,防止缺钾黄叶病的蔓延。
在砖红壤土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施用氮、磷肥时,对橡胶幼树生长也有利,在第一年施用磷肥效果特别明显,这与这一土类速效磷极缺是吻合的;但磷肥在土壤中不易被流失,如连续施用也会积聚。因此磷肥可以隔年或适当减量施用。由于1954/1955年冬期华南垦区出现多年不遇的强辐射低温寒害,五一农场试验区寒害造成大部分植株地面部分被冻枯;经处理后复生进行观察,也被迫推迟割胶投产。
1960年高州团结农场广沄分场实生树割胶投产。我们于当年布置了《橡胶树割胶肥料试验》,至1965年取得了连续6年的试验结果:
1.在丘陵红壤实生割胶树施用氮磷或氮磷钾肥均能显著提高干胶产量,而且其肥效逐年增大,在6年中每年单株施用硫酸铵1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干胶总产量比对照处理增产23%~26%,相当干胶1.54~1.74公斤,即用1元钱的成本(不含工人工资),可增产干胶0.5~1公斤(按每吨干胶出厂价6700元计),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2.单施氮肥能显著提高胶乳产量,但干胶含量明显下降;单施磷肥不能提高产量,磷肥的肥效有赖氮肥的配合;氮磷肥配合施用则可获得最大的干胶增产量。
3.对开割树施用钾肥的增产作用不明显,但对橡胶树茎围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有利再生皮的生长,可能对防止缺钾黄叶病的发生是有效的。总之,我们从未发现像马来西亚所报导的那种情况——施钾肥对橡胶树有抑制的影响。
4.对实生割胶树施肥,应该以增产和橡胶树的健康生长为主,故建议在粤西丘陵红壤每年单株施用有机肥10~15公斤,硫酸铵0.75~1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硫酸钾0.15~0.25公斤是比较适合的。
以上建议也获得各生产农场的认同和应用。随后我们相继在建设农场、奋勇农场(浅海沉积物风化的赤红壤)协作进行试验,先后开展《优良无性系GTl肥料试验》,试验结果与实生割胶树试验基本一致。
(二)胶园土壤普查、胶树叶片营养诊断施肥方法的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橡胶研究所总结国外橡胶树叶片营养诊断施肥方法,结合我国历年橡胶施肥试验结果,提出我国橡胶树营养诊断的可行性指标,并在院试验基地开展应用试验,结果对橡胶树增产效果显著。粤西农垦局张子元局长决定在全局橡胶农场推广,1975年在全局生产会议上号召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当时已是“文革”后期,我无事可做。我考虑我一向堂堂正正做人,为人民服务没有错。所以,我立即响应张局长的号召,报名参加粤西局胶园土壤普查、胶树营养诊断工作组。当时参加的有10多人。
为了推广新技术,必须学习新技术。因而决定将工作组分成胶园土壤普查采样组和营养诊断化验员培训组,分别进行学习和培训的准备工作。参加胶园土壤普查采样组的有甘汝康、傅达芳、陈尚忠、翁其华、陈正华、庞廷祥等。其中,傅达芳同志因工作离不开农垦局科技处外,其他人员集中火星农场学习培训,由甘汝康、庞廷祥组织学习和采样。在农场采样期间,我们工作组的同志都亲临现场协助,抓住农场高、中、低产胶园的代表性;参加营养诊断化验员培训组的有俞勋洪和粤西试验站的李桂生、梁福露、戴梅莲等,由俞勋洪、李桂生负责,重点抓化验技术规范化。2期共培训学员50多人。最后,经过现场测试考核,在当时已有一定条件承担任务的有建设、黎明、火星农场化验室,和粤西试验站农化室共同协作,起了骨干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1979年秋完成普查、采样和测试工作,参照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推广的《橡胶树叶片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数据》写出《粤西农垦胶树营养诊断报告》,向农场提出橡胶施肥参考意见,为粤西的橡胶树营养诊断施肥打下基础。
(三)粤西地区热带作物区划工作
1985年5月,农业部区划办下达粤西农垦局承担《粤西地区热带作物区划任务》,粤西试验站接受粤西农垦局的委托,分工由庞廷祥、丘绍先、伦华文、杨华共、张华平、刘振光等,协同湛江市国土局、茂名市国土局区划办开展调查,于1986年3月基本完成外业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1986年6月,写出《粤西地区热带作物区划》和《湛江市热带作物区划》初稿。然后,邀请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曾友梅教授、陈作泉副研究员、湛江市林业局丁衍畴高级工程师、粤西农垦局科技处王履祥处长,粤西农垦局李伯功工程师、湛江市农专杨堃校长、湛江水电局刘晋任工程师、湛江气象局陶安宝助理工程师等对初稿进行初审,并经过反复修改形成第二稿。1986年9月,由湛江市农业区划委员会陈东主任主持,邀请各市、县农业区划办专家对第二稿进行评审,通过定稿,而后递交粤西农垦局上报,从而完成了粤西地区热带作物区划任务。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原副所长)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