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于1999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植胶业继《橡胶树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1982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之后,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科技成果大奖,它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云南及广东3省农垦总局经过35年大协作获得的莫大荣誉。
现将总结我国橡胶引种选育科研工作,申报我国《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种选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果奖励的始末简叙如下:
一、倡议总结35年全国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自告奋勇挑重担
1995年,我赴京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年度评选《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热研7—33—97的选育》成果答辩时,得悉经全国有关单位大协作攻关的科研成果《甘蔗引种选育和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此启发,觉得我国农垦系统《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和推广》研究的情况与甘蔗非常相似。我国农垦系统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长期研究,各自都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但长期没有将这些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如果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将这些分散宝贵的历史资料搜集起来,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探寻全国橡胶引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总结其整体成就和经验,也许可能取得一个重大的科研成果。当时,我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领导建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此项工作,但未能得到主要领导人的同意。然而,1995年热农院校职代会分组讨论会上我再次提出这个意见时,却得到在场的分管院校科研的王文壮副院长的同意和鼓励。于是,我便着手这项工作。
当我向海南、云南和广东3省农垦总局科技处提出联合开展这项工作倡议时,获得他们热烈响应,积极支持,愿意提供各种资料。当时橡胶树选育种老专家刘松泉、徐广译和邓鸣科3位先生先后逝世,潘华荪、梁茂寰先生等也早己退休,有的也已调离农垦系统,或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由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职能联系面比较广,以及在“七五”、“八五”期间我先后协助和主持全国橡胶树新品种选育这一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工作,因而我对这方面的资料比较了解、人缘比较熟悉,开展这项工作比较方便。因此,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举我牵头,由何世强、罗仲全、姜天民、黄华孙和我组成资料研究小组,共同进行这项繁重的总结工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至1995年止,我国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的引种工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广东及云南农垦总局虽然先后通过不同渠道,已引进208个橡胶树无性系,但全国却没有一个统一部署并贯彻始终的协作试验计划。原来,农垦部于1961年向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系下达了由刘松泉和郑学勤先生主持的橡胶树优良国外无性系在我国橡胶垦区适应性的研究课题,该课题于1963年也曾召开一次大协作会议,会议决定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定21个试验点,并制订统一的试验方案,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计划未能落实。因而在1983—1995年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该项研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科技攻关的内容,分别由刘松泉、徐广泽、潘衍庆和吴云通先生主持。
总之,这项研究工作由于时间跨度长,课题变动大,主持人更换多,没有固定的基本试验区,没有系统的观察记录。我国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对这项研究工作,在35年历程中分分合合,有分有合,资料非常分散,要完成撰写这个科研总结报告,申报国家奖励的任务,难度是很大的。
二、不幸骨折,众人劝退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我家于1996年春节前高高兴兴地搬到海口院(校)区。刚迁新居,四周环境需要清理和整顿。有一天,在扑灭垃圾堆的火苗时,我和几个朋友前往花圃借水管,引水灭火,在刚跨进花圃时,一只凶猛的大狼狗迎面扑来,我本能地往后退一步,被固定电线杆的铁丝绊倒,竟造成了桡骨粉碎性骨折,被送进医院治疗。由于第一次复位固定欠妥,经21天治疗未愈,复查发现折骨呈刀叉状,再次复位未果,只好动手术。经手术治疗后虽然伤情有好转,但出院后仍须继续疗养,单独生活不方便。1996年6月,我办理退休手续,在海口院(校)区边治疗,边整理资料。术后开始写字时非常不方便,伤口酸麻疼痛,写字东歪西斜。家人、亲朋好友见状,出于对我的关怀,都劝我别管闲事,好好在家养病,安度晚年。我认为,做这项工作虽然没有报酬,但它是我倡议并组织起来的,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就这样半途而废,实在对不起他们和其他同行。于是,我继续坚持磨练,边练写字,边整理资料、写总结。
三、各方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任务
这个总结小组的同志根据共同商定的总结提纲,分头寻找资料。总结工作力求实事求是,经济效益以各单位不同年度的实际报表为依据。根据各人提供的素材,由我起草总结报告(讨论稿),经大家反复讨论,再三修改,最后于1997年初,得出定稿,并向农业部申请鉴定。
农业部委托海南农垦总局科技处主持,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凌绪柏教授、刘乃见教授、海南省农科院李昌发研究员、中山大学王永锐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苏广达教授、西南林学院陈坤荣教授和海南大学符气浩教授七人组成鉴定委员会,由凌绪柏教授任主任,李昌发研究员任副主任,于1997年8月22日在海口开会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成果是科研单位与生产部门相结合,有计划地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共同布置多点试验,试验试种相结合;围绕着试验和推广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尽早以国外优良无性系为杂交亲本,培育我国新品种,技术路线是正确的。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是:⒈引进国外主要的优良无性系,经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试验后择优推广于生产,大大地提高我国产胶水平;⒉尽早广泛应用国外优良无性系进行组配杂交,培育我国新一代无性系,我国自育已大规模推广种植、产胶水平超过RRIM600的有热研7-33-97,大丰95、海垦2、云研277-5,以及抗风高产双超亲的文昌217、徐育141-2,使我国培育推广无性系的产量处于世界主要植胶国同一水平上;⒊利用垦区气候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从国外无性系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抗寒性的GTl、IAN873和具有较强抗风性的PRl07;⒋以叶片蜜腺形态和大小叶柄“骨架部分”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的无性系形态鉴定技术,已在试验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甄别无性系;⒌研究制订了环境类型小区与品系对口配置相结合的技术;⒍抗寒、抗风“三合树”的选配以及提高品系抗风性的修枝整形技术;⒎抗寒特性的人工冷冻预测技术的研究成功与应用,这是我国抗性品系培育和栽培技术的一个大创新。
该成果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仅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垦区农垦系统于1981—1995年累计增产干胶194.5万吨,增加产值151.65亿元,获利44.8亿元,上缴税金8.49亿元。税利共53. 32亿元。
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成果获1999年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要客观评估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1961—1963年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引种适应性试验课题研究的作用
在对成果完成人进行排序时,曾出现对个别人员排序有争议的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对华南热作所橡胶系于1961—1963年进行的国外橡胶树优良无性系适应性试验课题,在这次获奖项目中所起的作用估计过高有关。
该课题1961—1963年,经3年研究后提出总结报告,撰写了《橡胶主要优良国外无性系在我国广东、云南垦区的适应性》论文,1964年11月发表,宣告课题结束。其后有关工作由热农科学院橡胶所(系)橡胶育种大组统一安排,由橡胶树新品种培育课题管理,于1983年开始列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经“六五”、“七五”和“八五”联合攻关,直至1995年。
我国对橡胶树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颇慎重,海南农垦局于1961年开始就会同热作所橡胶系组织橡胶树优良品种的评级,根据系统鉴定资料评定推广品种(包括国内和国外品种)的推广等级和种植比例。此后,每隔1—2年评定推广等级一次,其他省区也仿效这种评级方法,以后逐渐形成全国、省和地区三级分别于不同年度轮流评定橡胶树优良品种的推广等级,按等级种植的制度。正如橡胶树选育种老先辈刘松泉生前所说的“我们选育的(橡胶树)品种是硬比出来的”,决不是根据1—2篇文章就能够确定推广品种的名单和种植比例的。
我国推广国外橡胶树优良无性系比较早,1959年广东农垦总局(含海南)决定在粤西和海南岛试验性大规模推广PB86和PRl07,1959—1961年海南通什地区推广上述两个无性系占91.6%。1961年,农垦部决定在海南推广国外橡胶树无性系70%以上(重风区以PR107为主),1962年正式大规模推广RRIM600、PRl07和PB86。
在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种选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奖成果中,原华南热作所橡胶系于1961—1963年研究的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适应性试验的课题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该课题立题之前,我国主要橡胶种植区已经推广种植了主要无性系PBl07、PRIM600和PB86等。因此,该课题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尽管原课题的研究人员后来继续参加一些有关工作,可是同时参加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比原来多得多了。虽然该课题于1963年召开了全国大协作会议,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未落实,同时,当时设计的试区仅属初级系比区,不能提供确定推广品种所需要的单位面积产量资料,因而大大限制了该课题在推广国外优良无性系中的作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原刊载于2009年出版的《山野掘伟业——热作两院天然橡胶科教事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