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平
尤其伟1899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其父为前清秀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业余做些小的科学实验。在父亲的教诲下,尤其伟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勉好学,一丝不苟的优良品质。
1920年7月,尤其伟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2年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尤其伟由学习生物转学昆虫学。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仅刻苦钻研理论知识,而且注意结合实际,向自然学习。1922-1923年尤其伟参加了南京、苏州驱除蚊蝇的实地工作。1924年和1925年暑假参加徐海地区除蝗工作。1924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同时补读大学病虫害系课程,从此开始他的昆虫学生涯。
1925年8月至1928年7月,尤其伟任东南大学助教兼江苏昆虫局技术员、技师,从事飞蝗研究和治蝗工作。1928年暑假,东南大学改为中央大学,尤其伟升任讲师,开设棉作害虫课。同年3月,他公费赴日本考察昆虫学。
1929年2月至1930年7月,尤其伟应同窗好友杨惟义之约,前往南昌筹备江西省昆虫局。该局成立后,杨惟义任局长,尤其伟任技正。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主要从事仓库害虫研究,培训业务骨干,组织采集标本,举办昆虫展览,为该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30年8月,尤其伟随同业师张景欧赴粤,受聘于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他先后任昆虫学助教授、副教授和指导教授,同时兼任广东省农林局昆虫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编昆虫学刊物《虫》。在此期间,他带领学生恢复了中大农学院昆虫学会的正常活动。教职之余,还从事水稻剃枝虫(即粘虫)和地螱(odontotermes)生物学研究。
1933年8月,尤其伟返回江苏,任江苏南通学院教授,同时兼讲授几所大、中专学校的课程,曾主讲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分类学、作物害虫学、棉作害虫学、害虫防除学等课程。南通是著名的粮棉产区,教学之余,尤其伟结合生产需要,进行棉作害虫、小麦害虫的生物学和防治研究.以及杀虫药剂的试验推广工作。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尤其伟被推举为南通学院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8月,他作为苏北代表,出席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会议。1951年5月他当选为中华昆虫学会理事。
1952年10月,尤基伟接受中央高教部和林业部调令,告别老父和故乡,携妻儿重返阔别20年的广州,参加组建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的工作.任该所第四室主任、研究员。从此。他以极大的热情主持开创了我国热带作物昆虫学的研究。1954年10月,他当选为中国昆虫学会广州分会理事长。1958年下半年,该研究所下迁海南岛儋县宝岛新村,他随迁到宝岛,主要从事热带作物昆虫和白蚁的科研工作,并兼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
尤其伟的晚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度过的。在那个年代里.他始终秉承周总理“儋州立业 宝岛生根”的教导,不顾老病缠身.顽强地进行科研、教学和著述。但由于处于“文革”中.他患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于1968年10月18日与世长辞,终年70岁。
二、 为我国昆虫学的建立和发展而努力工作
本世纪20-30年代,我国曾先后出现过5个地方性昆虫学会。这些学会是中国昆虫学发展的开路先锋,对于当时的学术界起了活跃思想、革新学风和培养人才的作用。
1924年,在南京的昆虫工作者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昆虫学学术团体——“六足学会”。尤其伟是首批会员之一。在张巨伯、邹树文、胡经甫、张景欧等教授的带领下,这个学会或每周或半月集会一次,由会员报告自己的工作或读书心得,以及采集收藏昆虫标本的情况,进行昆虫学研究。1927年,“六足学会”改名为“中国昆虫学会”,张巨伯任会长,尤其伟任文书。他协助会长做了大量日常工作,还执笔起草了《给全国教育会议(1928年)的提议书》等重要文件,得到有关方面的采纳。
1929年,尤其伟在南京农学杂志特刊上发表了重要论文《中国虫害问题及其解决之我见》。此文是他从事昆虫学研究初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他提出了发展我国昆虫事业的构想。他从“民生”的高度,阐述了开展虫害研究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当时已调查的我国重要害虫278种,并提出了“防重于治”的解决方法:1.设立育种场,以育成早种或晚种以避虫害,或选择性质强健、能抵抗虫害之种;2.提倡与改良农事,以免虫害,包括作物轮种、冬季耕耙、改变播种期、田园清洁、注意施肥及耕耘方法等;3.创设杀虫药剂及杀虫器械工厂,供农民驱除害虫之用;4.由农矿部订立法规以保护有益动物而间接驱除害虫,并论述了生物防除虫害问题;5.由政府取缔迷信,以利施行防治;6.建议各省设立昆虫局,以解决全省昆虫问题,并提出昆虫局应做的11个方面的工作;7.发展昆虫研究与教育工作。这是一份十分详尽的意见书,收集了当时我国昆虫事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立法、体制、机构,到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勾画出以虫害研究和防治为中心的昆虫事业框架。这一早期的设计,包含了许多宝贵的预见,如对生物防治的重视,由政府制订法规保护有益动物驱除害虫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生命力。
1931年春,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成立昆虫学会,尤其伟是发起人之一。该会是南方唯一的昆虫学学术团体,以联络昆虫学同道,研究学术问题为宗旨。他们经常举办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并组织会员野外采集,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所得成果先后在校刊《农声》上发表。这些论文是华南昆虫学的宝贵历史文献。
1934年10月,在尤其伟的积极倡导下,南通成立了“昆虫趣味会”。尤其伟被公推为名誉会长。“昆虫趣味会”每月组织两次学术活动,以讨论昆虫问题和采集标本为主,曾远足到浙东采集,所得标本丰富多彩。该会还于1935年4月自筹经费创办《趣味的昆虫》月刊,内容包括研究报告、译丛、浅说、中国昆虫学文献目录索引等。截止1937年5月,该刊物共出版3卷22期。“昆虫趣味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昆虫学会批准成立南通分会才告结束。尤其伟为“昆虫趣味会”和《趣味的昆虫》刊物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5年10月,尤其伟出版了他的昆虫学代表作《虫学大纲》。这是我国昆虫学史上编著出版的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昆虫学基础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以大纲形式著述,全书共分50章241节(16开本,655页,569幅图),内容十分丰富。凡新学说、新研究成果尽量收入。在此之前,我国尚未有系统的专著问世,大多采用翻译的国外著作。《虫学大纲》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我国自己的材料,符合中国国情。该书出版后为当时综合性大学和农科大学的昆虫学教学提供了较完备的教材,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1951年2月,尤其伟的又一部代表作《害虫防除学》出版。这是《虫学大纲》的下篇,全书共分3编,28章,157节。这是一部害虫防治、植物保护方面的大型工具书,对植保、植检、卫生、防疫等部门的科研、教学以及科普工作都起过较大的参考与指导作用,被认为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系统的应用昆虫学专著。
尤其伟以其勤奋刻苦、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深入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为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建立作出了奠基性工作。
三、 开创我国热带作物昆虫学的研究
1952年底,尤其伟赴广州参加筹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在筹建期间,他全力投入建立第四研究室(即热带作物病虫害研究室)的工作。从添置设备、编制计划到调配人员,事必躬亲。
为了尽快奠定我国热带作物虫害研究的基础,1953-1954年间,尤其伟参加了综合考察队,对广西、粤西垦区和海南老胶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集标本,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初步鉴定橡胶害虫48种,隶属5目18科。在他的主持指导下,到1958年,该所根据生产需要先后开展了橡胶、胡椒,咖啡,油棕、椰子、海岛棉等热带作物的虫害、动物害调查研究。此外,他还承担了全部热带作物害虫的国内定名任务和建立标本室的指导工作。
综合调查研究使尤其伟对华南垦区热带作物的生产和虫害问题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从而他提出了热作虫害研究和防治的建议与措施:1.引进害虫天敌,改变昆虫群体的种的成分;2.通过栽培措施,改变害虫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3.引进抗性品种,减少作物受病虫为害程度,并不断提高其抵抗力;4.采取断然措施,直接消灭已经大量繁殖的害虫。按照这些防治措施,1954-1963年,尤其伟先后主持和指导了橡胶等主要热带作物的虫害和有害动物的研究,共计有17项。如金龟甲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野鼠防治研究,黄褐树螽研究,咖啡虎天牛、海岛棉虫和椰蚧初步研究,胡椒根瘤线虫的调查与防治试验,油棕害虫调查及防除试验,椰子主要害虫生物特性调查研究,粤西橡胶蚧虫调查与防除,橡胶苗圃地下害虫调查及防除,粤西、海南垦区橡胶小蠹虫初步调查研究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尤其伟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定了以任务带学科,以作物为对象的方针,明确了热作害虫区系,为后来的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鉴于我国热带作物虫害研究起步较晚,他还广泛收集利用国外资料,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通过区域试验,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橡胶害虫研究为例,尤其伟和他的同事们在垦区调查中发现橡胶害虫近50种,这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大体相同。但是通过10年研究,发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植胶国家,从总体上看虫害都不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尤其伟研究的结论是: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亚洲植胶国是直接或间接从巴西引种而来的。根据各植胶国的资料,它们的虫害都是本地产,是从本地的其它植物转移而来的,因而与橡胶树并无历史联系。他指出,橡胶虫害目前虽不严重,但不能麻痹大意,特别胶园管理、药剂使用等一切可为加重虫害创造条件的举动,都应十分注意,否则次要害虫或不危害的昆虫经过长时间用药,失去天敌的控制,也有可能成为害虫或重要害虫。他撰写了《橡胶害虫问题》、《橡胶保护问题》、《关于橡胶树介壳虫的防治》等20多篇论文,为我国橡胶作物害虫研究和橡胶种植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尤其伟意识到,热带作物昆虫学要发展,必须有人才,有队伍。于是,他于1954年在华南农学院林学系首次开设热作昆虫学课程。1958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成立后,又为该院植保系开设多门课程,培养出该院第一届植保专业毕业生。这些学生大多活跃在我国热带作物植保战线上,成为科研教学的骨干力量。
四、在等翅目昆虫研究领域的建树
尤其伟于3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等翅目昆虫(即螱、俗称白蚁)的研究。1932年他在广东中山大学执教时,因见地螱为害严重,便对其进行生物学观察和防治问题的探索。从5月到11月,逐日观察记载地螱的生活习性和产卵数等,发表了《地螱生物学的研究及其根本防治之讨论》的论文。一年后因北返江苏,研究中断。
1952年尤其伟重返广州。次年在进行华南垦区害虫综合调查时,他对“两广”橡胶宜林地重点作了螱的专业调查。初步发现华南垦区的螱有3科9属,至少22种。根据橡胶苗和桉树苗遭受威胁的状况,尤其伟将严重危害防风林和胶苗的等翅目昆虫作为专题,进行系统研究。
从1954年开始,尤其伟正式进行螱的防治对策及其生物学研究,到1957年取得了初步成果。他利用螱社会习性,掌握了巢群发生规律及巢居发展规律,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进一步调查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垦区螱的相貌,为后来编制全国虫相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不同种类的防治,提供了在不同分布地区灵活运用的准则。这是国内对等翅目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防治等方面的首次系统的全面的建题研究,由此带动了后来我国等翅目研究的开展.
1955年,尤其伟在广东省粮食厅举办的“白蚁防治学习班”上,系统讲授了他的研究成果。这在国内是首次。参加培训的一批骨干,后来成为广东省白蚁防治战线上的生力军。
60年代初,尤其伟重点进行了中国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这是自1953年以来等翅目区系调查的继续和深入。他发现,从长江向南,螱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为害程度亦逐渐加剧,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控制它的危害并设法加以利用,应是这一研究课题的大方向。尤其伟为等翅目区系(fauna)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螱存在的物种形式与数量,以反映螱某一分类单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物种形式、数量和环境的综合关系间的同异性。通过研究其同异性,可以探求它们在时间流逝过程中,在不同分布地区的发展规律。把研究螱的重点放在区系上,较之孤立地按地区进行研究,既省时又避免重复,同时也更符合对资源的利用、地区检疫和害种防除的统一要求。
1964年,尤其伟在北京《昆虫学报》上发表了《中国等翅目区系划分的探讨》一文,对等翅目进行了区系等级划分,简述了各区系间的地理位置、种属组成、生态特性及其经济意义,从不同的分布地区存在着的物种形式与组成和数量的差异,分析它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到1966年,尤其伟一共发表等翅目的7个新种和2个国内新纪录种。他和助手对中国杆螱属Stylotermes的分类成果,在1986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晚年(在最后十年里),尤其伟在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他还着手编绘《中国热带农业害虫图志》,制订了长远的研究和著述计划。在“文化大革命”中,尤其伟的研究课题遭到批判,说是资产阶级“三脱离”的一套。他虽身处逆境,但始终没有为“过关”而放弃原则。1968年9月15日,他在生前最后一份“思想汇报”中,还是以昆虫学事业为重,对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作了全面回顾和肯定,体现了一个爱国科学家实事求是和大无畏的科学精神。
五、为我国昆虫学教育事业作贡献
尤其伟一生先后在多所高校执教。近30年中开设过10多门课程,共编写《普通昆虫学》、《橡胶害虫学》、《热带作物保护学》等教学大纲与讲义十几部。他十分重视学以致用,课程设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为生产服务,为社会服务。
尤其伟的教学颇具特色,用学生的话说,听尤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极为认真,务求内容丰富,融汇贯通。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能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简洁生动,引人人胜。上课时,他经常是仅带几支彩色粉笔,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昆虫图,寥寥几笔,一只昆虫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黑板上。他把直观形象与通俗的讲解、清晰的板书结合起来,效果往往比使用幻灯片和挂图更好。他还积极提倡“学习自然,不要死读书”,主张把书本知识和实习、采集、研究、课外学术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他经常向学生提问、布置习题和测验。在课外,他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调查、采集、开展学术活动,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对昆虫的认识。
尤其伟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为中国昆虫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工作起来总是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到野外工作,他能一蹲数小时,不吃不喝,其专注与投入令人钦佩。1953年夏天,他带领科研人员在海南老胶园调查,白天与年轻人一道跋山涉水数十里采集标本,晚上回到驻地又点上蜡烛,在帐篷里整理资料和标本,直至深夜。那年8月14日,强台风猛烈袭击驻地,他叫大家先离开胶林,到试验站唯一的砖木结构的炮楼里躲避风雨,自己则忙着收拾资料和标本,最后一个撤出胶林。待风过雨停,胶树枝断干倒,帐篷歪斜,被褥也被淋湿,但他庆幸的是标本与资料因及时抢救完好无损。
尤其伟为人谦和热情,对师长非常尊敬,对同事、学生关怀备至。1931年他发表《中国昆虫分类检查表》时,特地写上“饮水思源——献给张巨伯、胡经甫、张景欧老师”。在课堂上,在工作时,他对学生和助手要求十分严格。在平时,则象一位兄长一样和蔼可亲。他多次将尚未发表的手稿借给学生参阅摘抄,从不保守。对家境贫寒的学生,他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慷慨解囊,以使学生不致缀学。学生有什么事都愿找他倾诉。因此,他家经常是“高朋满坐”。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在海南兴隆蹲点,每天要参加劳动,体力消耗大,吃不饱,又买不到香烟,家中设法给他寄去一些食品和香烟,他都是分给助手和技工。尤其伟就这样以其可贵的品质和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学生和同事们的钦佩与尊敬。现在,他的许多学生都已成为我国昆虫学界的骨干力量,有的学生还成了当代国内外著名的昆虫学家。
尤其伟生前常称自己为“垦荒牛”。他一生共出版学术专著16部(包括与他人合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编写各种昆虫学与热作害虫学的教学大纲与讲义约600万字.并有许多译著、译文,去世后还留下200多万字尚未整理发表的遗稿。尤其伟以其渊博的学识,丰硕的科研成果,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国昆虫学的科研与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章汝先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