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橡胶树根病病原菌鉴定、预测和防治
我国橡胶树根病有白、红、褐、紫、黑、黑纹根病和臭根病等7种。但危害性、危险性大的仅白根病和红根病2种。因此,本文只记述对于这2种根病研究情况的回顾。
(一)橡胶树白根病研究
1983年11月东太农场植保工陈晓和海南农垦局技术人员在东太农场的橡胶树林段发现类似国外报道的橡胶树白根病。病树基部经盖草,产生大量的子实体。这种症状是否就是国外报道的那种白根病的症状呢?有待鉴定。根据农牧渔业部的要求,我们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东太农场发生的白根病病原菌形态在分类特征上,与Bole等报道的Rigidoporus lignosus(klotzsch)lmazski是一致的;经室内小苗接种和盆栽大苗接种,该病原菌的侵染性和致病力都很强,这与国外报道的R.lignosus的侵染性和致病力也是一致的。因此认为,东太农场橡胶树白根病的病原菌与国外报道的Rigidoporus lignosus(Klotzsch)lmazski是相同的,它所引起的橡胶树白根病也是相同的。
对白根病的防治应采取铲除病原物侵染源的措施。
经当时海南区农垦局范会雄、谭象生,广东省农垦总局罗列安和热科院植保所张运强等讨论,上报农牧渔业部同意,对橡胶树白根病防治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封闭病区。在有病树林段四周挖1-1.2 m宽的环形深沟,将病区封闭起来,从而防止病害通过根系传染到邻近的健康橡胶树中。
2..烧毁病原菌侵染源。把白根病发生林段的全部橡胶树(包括健树)全部机械拔出,用汽油烧毁。
3..病区的林段不再种植任何作物(直到现在,该林段仍未种植任何作物),并每年机耕1-2次,以加速残留根的腐烂。
4..东太农场的橡胶树苗木一律不准传出,防止病害扩散。
经过上述彻底铲除病原菌侵染源的措施,使新发生的病害得到了控制。一直到现在,东太农场及海南的其他地区,均未发现橡胶树白根病。这就表明了当一种新的病害出现时,只要能及时采取扑灭措施,就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二)橡胶树红根病研究
1.橡胶树红根病的蔓延速度和预测预报
(1)陆大京、陈迺用等在联昌试验站对9株橡胶树红根病树上的22条侧根进行观察和测量,得到红根病的菌丝、菌膜在橡胶树侧根上平均蔓延速度为每年183.2cm。
(2.)根据大田红根病蔓延速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推导出橡胶树红根病在林段中蔓延速度预测模式。
平地、缓坡地的预测模式为
Dm=(1.83/L+1.83/B)× 2(1+2+3…+m)+1
式中:Dm代表红根病在林段中由一株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了m年时病株的总数;L和B分别代表橡胶树的种植密度株距和行距;m代表红根病在橡胶树林段蔓延的年数。
运用这个预测模式可以对橡胶树红根病在林段中蔓延发展过程进行预报预测;还可以对各种防治措施进行评估。
2.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的鉴定
橡胶树红根病是世界性严重的病害。我国橡胶树红根病发生面积广、危害大。据海南、云南两垦区1992年普查,两垦区的橡胶树红根病树有60多万株,年损失干胶
1908吨。
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马来西亚在20世纪30年代(Corner1931)已鉴定为Ganoderma pseudoferreum(Wakef)over et steinm。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原菌种与国外报道的红根病菌是相同的;但是,和国外报道的比较,海南岛的橡胶树红根病的子实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微观结构——担孢子、管孔及管孔隔膜等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对农药(十三吗啉)的反应、培养菌生长速度和担孢子萌芽等都有显著的差异。
初步认为,海南岛橡胶树红根病菌可能存在2个变种。经我们进一步对室内人工培养的2种类型的红根病菌子实体作比较,室内人工培养产生的2个类型红根病菌(Ⅱ和Ⅰ)子实体外部形态和子实体内部微观结构——担孢子、管孔、管孔间隔膜等分类学上特征的观察,和大田自然形成的红根病菌子实体一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已达到变种级水平。
二、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治研究
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治研究包括机耕全垦或毒杀树桩(包括挖除病死树桩),消灭侵染源;种植前苗木检查,防止病苗上山;种植覆盖作物,加速残桩、残根腐烂;橡胶苗种植2年即开始每年巡查大田1次,发现病株即挖除并追踪和清除病源,而后用大苗补植;在5-7龄未开割幼龄树和开割树中,发现根病树(包括病区)时,清除病死树,用十三吗啉或粉莠宁根颈保护剂处理,或用水剂淋灌病树和保护健康树,控制病区发展等措施。总结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2条。
(一)大面积机耕全垦是防治橡胶树根病的最优方法
龙江农场茶山片2万多亩橡胶树林段,是1965年农垦部的样板田,全部林地三犁三耙,彻底清除林地的树桩、树根后种植。1965-2005年这40年间橡胶园均没有发现有橡胶树根病。这是由于大面积机耕全垦,因而不再存在小面积机耕的邻近病区孢子传染蔓延问题。
(二)橡胶园更新平坦地带用机耕,而山地丘陵地则必须用毒杀树桩清除侵染源的更新方法
采用毒杀树桩清除侵染源预防根病的效果非常明显,是今后山地、坡度大的地区橡胶园更新的基本措施。对这次参加综合防治的龙江、西联、南方、新中等农场的调查表明,用毒杀树桩更新方法,根病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人工开垦(包括树桩不处理)。
南方农场1998-2000年用2.4D-丁酯毒杀树桩更新胶园3000多亩,2001年调查未发现有病株。而对照区(1999-2001年种植47亩)发病率竟高达4.8%。我调查发现,根病多数是由红根病孢子传入引起树桩发病后再传染幼苗的。
西联农场1987-1991年用2.4D-丁酯毒杀树桩,直接在橡胶树行间种植橡胶苗来更新橡胶园,累计面积达12000亩,2005年(橡胶树龄已有12-18年)调查,根病发病率非常低。2005年抽查东方红分场红卫队3号林段。1990年用2.4D-丁酯毒杀树桩,更新橡胶园95亩,每亩40株(4株一丛种植),有从防护林传入的红根病区1个,有2株病树(2004年才发病),发病率仅为0.052%。抽查另外4个林段共560亩,则未发现根病。抽查东风分场东风队4号、5号林段(1987年更新)共180多亩,没有发现根病;而东风队对照林段50亩,1987年更新,树桩不处理,种植密度为2.8 m×7 m,每亩34株,2005年调查有1个病区,病死树已达26株,发病率为1.53%。
新中农场1990年用2.4D-丁酯毒杀树桩更新胶园2 800亩(山地),2005年调查,没有发现根病;对照林段500亩(树桩不处理)发病率达1.56%。
龙江农场1990年用2.4D-丁酯毒杀树桩更新胶园500亩。2005年调查,发病率仅0.4%。对照林段人垦(树桩不处理)更新胶园850亩,红根病发病率高达3.75%。
为什么有时使用2.4D-丁酯毒杀树桩更新胶园仍然会发生根病呢?其主要原因是:⑴不按毒杀树桩要求清除老胶园病区内的病残树桩,或清除不彻底,使老病区成为新胶园的传染源;⑵更新后病原菌由防护林的发病林木传入胶园。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毒杀树桩更新胶园新出现的病原菌。
三、橡胶树根病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及参加单位和人员
(一)根颈保护研究
1982年获农垦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人员:两院植保所张运强、蔡炳堂,海南农垦局范会雄,龙江农场陈士廉,南林农场古鉴姚,昆仑农场吴多益,西流农场吴继洪,新中农场方树古等。
(二)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治——树桩毒杀
1990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人员:两院植保所张运强、周世强、张辉强,西联农场吴声慷,南茂农场潘为民。
(三)国产十三吗啉防治橡胶树根病技术与应用的研究
1994年获两院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单位:两院植保所,农业部农垦局热作处,海南、云南农垦局及其下属农场。
(张运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