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许闻献老师相识于1976年初。当时我们班3位同学分配到他任组长的针刺采胶课题组参加毕业实习。记得刚到课题组,许闻献老师即向我们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针刺采胶技术的由来、现状、发展趋势和主攻方向。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渊博的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三四个月的毕业实习期间,从试验方案的确立,试验的实施到毕业论文的撰写,都得到许闻献老师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在修改毕业论文时,许闻献老师更是一丝不苟,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而且不厌其烦地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使我受益良多。
1976年底大学毕业后,本人留在研究院工作,有幸分配到许闻献老师的课题组。二十多年来,直到他逝世,我们都在同一个课题组工作。就是在我到试验场工作的八个年头里,许闻献老师也一直把我当作课题组的半个成员,并且多次告诫我千万不能丢掉专业。我也自认是课题组的人,经常参加课题组的学术活动,联名撰写论文。1997年他在患病住院期间,还从病床上给我来电话,劝我回橡胶所搞研究工作,对我专业上的关心,实在感人至深。可以说,本人的成长尤其在专业上的成长是与许闻献老师的悉心指导分不开的。在二十多年的相处中,目睹许闻献老师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许闻献老师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又攻读研究生课程四年,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即分配到我院从事橡胶研究直至生命的的最后一刻。在厦门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时就是该校的高材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就是橡胶树抗寒生理。参加工作前就打下了植物学尤其是植物生理学的坚实基础,对橡胶生理学也有一定的造诣。参加工作后更是如饥似渴地钻研橡胶尤其是割胶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据我所知,中外有关采胶和橡胶生理方面的论文只要两院期刊有的,他都一篇不漏地研读。有时在参考文献上发现有价值的文章而该文章在两院的刊物上又找不到,就千方百计地向他的老同学或其它图书馆索要。对植物生理学方面的文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也十分注意学习吸收。因此,他对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从他的很多综述性文章都可以看出。同事们经常有些学术上的疑难问题向他请教,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每当立题时他都会指点你参考有关的资料。同时,他还善于总结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另外,许闻献老师不但本专业功底深厚,而且对文学、书法、历史等学科也很感兴趣并有所研究,不时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书法作品,还写过电影脚本。有一位同事戏称,如果许老师当记者,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记者。
二是对橡胶事业的执着追求。许闻献老师早在读研究生时就对橡胶产生了感情,毕业论文就是有关橡胶树抗寒生理方面的内容。毕业后即从事橡胶研究,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按理说,象许闻献老师这样高学历有才华的人材,找个比两院更好的单位是轻而易举的事。据我所知,省内外有些单位主动提出要许老师到他们那里工作,有些单位还通过省委组织部出面要人,但许闻献老师就是不为所动。可以说,从70年代开始,许闻献老师就成为我国割胶生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70年代初的橡胶实生树乙烯利刺激割胶课题组就是他任的组长。70年代中期的针刺采胶研究,80年代的中龄橡胶芽接树割胶制度改革与推广,90年代的橡胶晚熟无性系PRl07初产期刺激割胶制度研究,中龄橡胶无性系RRIM600高效安全割胶制度研究与推广,以及橡胶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948项目)等大型试验项目,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与农垦生产部门共同完成的。这些成果在生产上应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为了联系和团结全国从事橡胶树割胶生理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推进中国割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与国外科技的竞争能力,许闻献老师在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大力倡导,并积极筹备,于1989年成立了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割胶与生理专业委员会,并任专委会主任委员直至他逝世。许闻献老师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割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组织、主持每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攻关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以专委会的名义先后向农业部农垦局提出了7条合理化建议,其中5条建议被采纳并作为文件下发橡胶垦区生产单位参照执行;出版《会讯》60期约36万字,及时交流新割制研究、示范、推广的信息,在患病前,每期《会讯》都是他亲自撰写和编辑的;主编出版《橡胶树割胶制度改革论文集》两集约60万字,第三集也是在他的主持下编辑的,可惜还来不及正式出版他就走了。正如农业部农垦局许成文、黄文成两位老先生在唁电中所说“他的一生为我国割胶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患多发性骨髓瘤的三年里,与病魔抗争,抱病坚持研究工作的敬业精神,实在感人至深。就在逝世前的数个月,病情己相当严重,他还利用两次化疗间的“康复期”用发抖的双手,写出了近两万字的《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30年》的学术论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30年来割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今后的割制改革提出了设想。文章在当年6月底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后,引起了100多名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一方面赞叹文章的高水平,另一方面赞叹许闻献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心系中国橡胶事业的敬业精神。没想到这竟是许闻献老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笔遗产!就在他逝世前的半个月,躺在病床上说话都很吃力,还念念不忘要给即将出版的《割胶制度改革论文集》第三集写序。说如能渡过这一关,出院后就完成写序工作,好对后人有个交代。没想到这件事却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三是真诚待人,和蔼可亲,学风民主。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这是许闻献老师的做人原则。对待同事,他以诚相见,对待下属,他关怀备至,和蔼可亲。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感觉到心情愉悦。他虽然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但丝毫没有大知识分子的架子。对同事请教的有关学术上的问题,他都耐心地加以引导说明或共同讨论,直至问题弄清楚为止。就是对生产部门的领导和生产第一线的割胶工人,他都利用各种机会向他们传授科学割胶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他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而是以完全平等的态度与同事、下属共同讨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他认为你的观点是对的,哪怕与他原来的想法相左,他都能接受、支持。由他执笔的文章,在发表前他经常拿给同事看,征求意见。同事们也能大胆提出一些意见,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都加以采纳。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个见习生时就有过亲身的经历,受到很大的感动和教育。我想这可能也是许闻献老师,受到各界的普遍尊敬的原因之一吧。
写于2000年8月
(魏小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橡胶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兼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