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幼态无性系性质与利用的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我国从1961年开始对橡胶树无性系性质与利用进行研究。首先是利用1年半、2年半、3年半和5年生的实生树,在这些实生树的每一蓬叶取芽接成芽接树,成活后,按叶蓬顺序种植于大田。每株实生树取9蓬叶,每蓬叶只选1株,1株实生树共繁殖9株用于试验。母树种在第一个穴位,以便对照。
观测项目主要是:每蓬叶抽生嫩芽颜色比较,并测量抽条与砧木夹角大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弱,并进行叶蓬间各无性系比较;叶片糖分含量。连续观测3年,1963年结束。參与人员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向辉、陈少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黄昌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韦礼贞和袁燮辉。李向辉负责写总结报告。结果表明:各叶蓬测定的指标只有微弱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准;但从5年生的实生树上取芽接成的芽接树,其抽条与砧木的夹角较大,树干上的分枝较矮,显示较老的模样。这些树成龄后,1967年测定产量,结果是:各叶蓬取芽接成的芽接树产量与母树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株实生树上取芽接成的芽接树,其各叶蓬之间的产量差异也不明显。试验中,4个树龄不同的种植材料都表现低产,很可能与取材有关。
1962年,利用2年生的授粉实生树,分别在离地1米以下和1.5米以上的茎上取芽成对种植在华南热作所试验场一队,共植80多对,直至割胶。测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茎干低部位取芽的芽接树产量和高部位的没有明显差异,产量普遍比较高,生势差异也不明显。因而多数学者对橡胶树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二、分析阶段
1967-1968年,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试验结果,进一步调研国内外生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得出结论是:前一阶段试验所用材料,很可能都是同一个发育阶段,因而产量和生势都没有明显差异,这是合乎逻辑的。
三、成熟阶段
1981年,成立了橡胶树幼态无性系性质与利用课题组,刘松泉研究员为导师,并主持课题,袁燮辉任组长,组员有黄香、许来玉、李纯青、陈如孟(后调出)。项目研究正式列入国家“六五”与“七五”攻关计划。建立了实验室。在刘松泉的指导下,杨光凌在试验场四队利用6年生实生树,在其离地1米以下和4米以上的茎干上取芽接在九队苗圃里,保苗的共有3对。成龄后测定其产量和生势。结果在茎干低部取芽接成的芽接树的产量比在茎干4米以上取芽的高54.8 %,茎围生长量大24%。黄香用胶乳测定同功酶,其低部位胶乳同功酶与高部位比较,谱带有明显差异。这是橡胶树幼态无性系与老态无性系在发育过程中的微妙关系,也是遗传方面有待解释的谜。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这次试验取材树龄与前次试验的不同——前次试验树龄在3年以内,可能橡胶树整株不分上下都在同一个发育阶段;这次试验取材,由于随着树龄增大,茎干上的芽发生了变化,只有离地1米以下的芽始终保持幼态特征,而离地面1米以上的茎干芽己变成老态,因而用其芽接成的芽接树无性系也就属老态。因此,在一株实生苗茎干上幼态苗和老态苗并存,其状况不仅与树龄有关,而且与茎干上取芽的高度有关。这是刘松泉提出的橡胶树阶段发育理论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他一生所致力研究的橡胶树阶段发育与遗传性并不矛盾的观点。这一观点与许多学者的不同。实践证明,刘松泉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在橡胶树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把成果推广到生产上应用,又布置了不同树龄、不同代次的试验。这些试验证明了橡胶树阶段发育与树龄有关,而同一发育阶段的无性系不断繁殖的无性系后代,其性质不变。这一重要发现,为长期利用幼态无性系生长快、产量高(与母树相似)的特征,并长期保持幼态无性系优良性状提供了依据。
为了获得高产幼态无性系的种植材料,利用了4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利用王泽云研究员用组培方法培育的花药苗GL1,在同一试区用对比法布置试验,结果是组培的GL1花药苗比其从母树上取枝芽繁殖的芽接树生长快8%,产量高30%以上;第二个来源是从已割胶几年的高产幼态无性系茎干上取幼态芽来繁殖幼态无系;第三个来源是从已割胶多年的高产实生树基部取芽繁殖幼态无性系,这种幼态无性系还必须经长期的产量、特性鉴定后,才能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第四个来源是利用袁燮辉的小叶柄胶苗预测法,从1.5-2年生的人工授粉苗中,选出高产植株繁殖幼态无性系,这是橡胶树常规育种改革最重要的一环,选种与保留种质优势同步进行,避免走过去的老路(从培育幼态无性系开始,到推广老态无性系告终,使产量下降),这个方法可缩短育种年限。以上试验所取得的结果,经过计算整理,1990年请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此项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为了把本成果推广于生产,经课题组研究决定,许来玉利用已割胶4年的高产幼态无性系(年株产干胶7-8公斤),在离地1米以下的茎干基部取芽繁殖幼态无性系,共3个品系,每个品系取2个芽片,结果都成活了。这是一个创举,解决了从高龄树的茎干上取芽繁殖幼态无性系的难题,以及过去常规育种遗留下来的问题。
取芽片的热研43、42和23号3个品系,经1986-1987年不断繁殖,布置了高级系比区,并在番开热作场与专业户蔡汝新合作,布置了1500亩的生产性系比,成龄后,经3-4年的割胶测产,高级系比区和生产性系比区的两个同品系的幼态无性系比老态无性系生长快8%左右,产量高25%以上,特别是种在番开热作场的热研43号,在割胶第5年时,亩产干胶竟达200公斤左右,这在我国是个奇迹,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同品系的老态无性系。这个品系在海南省白沙县得到胶农广泛应用,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2000年,这项研究成果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后记
橡胶树幼态无性系性质与利用的研究,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40余年,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果。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天然橡胶研究史表明,人们在学术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谁是谁非只能凭试验结果来裁决。刘松泉研究员提出的橡胶树阶段发育的观点之所以正确,也正是经试验结果证明了的。
本课题组导师刘松泉已于1992年去世,其他成员也已先后退休。遗憾的是,他们没能在有生之年,亲自将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种植材料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袁燮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