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我从南京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前身)毕业,分配到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前身)育种组工作。那时的橡胶系设有6个研究组,育种组是其中之一,组长是系副主任刘松泉同志兼任,副组长是郑学勤同志。全组科研人员20多人,分为5个研究课题组,即品种适应性、有性杂交育种、产胶遗传规律、幼态无性系和优良砧木选择等课题组。各课题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自围绕本课题组的选育种目标并遵循一定的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
我被分配到有性杂交育种课题组,组长是梁茂寰同志,组员先后还有胡东琼、罗忆祥、罗福和等同志,技工有李家绍、陈卓才、吴兴家等同志。梁茂寰同志早在1953年就来到儋县(儋州)境内联昌试验站,参加橡胶树优良母树的选择、鉴定及人工授粉工作,有丰富的橡胶树育种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而我们几位科研人员却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在校时又都没有学过橡胶树育种专业知识,对它一无所知,因而,我们是跟随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才逐步认识橡胶树并开展研究工作的。
杂交育种是培育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基本途径。我们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选配优良无性系亲本进行授粉,繁殖杂交后代建立有性系系比区和新无性系系比区,经试验鉴定后选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的新品系,供生产上大规模种植,提高我国的植胶水平。20世纪5O年代,我国的橡胶树杂交育种工作是在优良实生母树间进行的,其杂交后代无性系,大多数产量都不高,高产选出率极低。进入6O年代后,我国早期选出的橡胶初生代无性系及从国外引进的橡胶树高产无性系已陆续开花,因而杂交育种人工授粉工作便转为在国内外优良无性系间进行,从而加快了育种工作进程,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水平。
那时所院对橡胶育种工作十分重视,杂交育种被列入所院重大课题,时任所院长的何康同志经常深入到育种组及其试验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研究工作必需的人、钱、物给予充分保障。他还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橡胶系党支部,参加育种组党小组的组织生活。领导的关怀与支持,调动了全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家立志献身于新中国的橡胶事业。人工授粉是橡胶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其他各课题组都十分关注,视其为自己份内工作一样,从选配杂交亲本、杂交组合到进行人工授粉都积极参与。授粉计划年初由我们有性杂交育种课题组先提出,然后在育种组全组会议上充分讨论后确定。那时,刘松泉同志刚从国外引进130多个优良品系,他向大家报告了国外橡胶树杂交育种工作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国外橡胶树优良品系的产量、抗性及副性状情况;各课题组科研人员则根据自已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品种的资料发表意见;授粉计划经大家充分讨论确定后,由我们课题组负责实施。当授粉工作进入高峰时,其他各课题组的同志都主动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参加到授粉工作中来,充分体现了育种组全组科研人员齐心协作的奋斗精神。
1962年6月,农垦部在湛江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橡胶育种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今后方向和任务,制定了“积极选用国内外优良无性系,在国内外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尽快培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的优良无性系”的方针。这是我国橡胶树育种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从此,我国的橡胶树育种工作走上了快速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新阶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全国性橡胶树育种工作重要会议。通过10天现场参观海南、湛江各育种站和8天会议讨论,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新情况,加深了对育种工作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从而深刻认识到我们育种工作者肩负责任的重大。这次会议后,所院进一步加强了对育种工作的领导,并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杂交育种的工作任务就更重了,授粉规模也更大了,授粉组合及授粉花朵数都创历史新高。
为落实所院下达的扩大和加速授粉工作计划,1963年春,我们课题组分为2个工作小组:梁茂寰、罗忆祥和我为一组,继续留在所本部试验场二、三队组织工人授粉;而胡东琼和技工李家绍、陈卓才、吴兴家等则为另一组,赴南田农场开辟新的授粉基地。这两地的授粉基地拥有不同的橡胶树品系,组成不同的杂交组合。
那时试验场二、三队有一个1957年建立的大型初生代无性系试区,占地l080亩,试区内集中了全国垦区优良母树繁殖的后代无性系430个,此外,还有RRIM501、RRIM513、PB86、PRl07等国外高产品系。这些品系都已陆续开花,主要是进行国内抗性强的品系与国外高产品系间杂交。在这里进行授粉的还有由粤西站的谢善昌、徐闻育种站的林天民、福建热作所的何忠春等同志分别率领的授粉队。而在南田农场那里,有爱国华侨1954年从国外引进的PRl07、PB86、RRIM501、RRIM60O、PB5/51、PB5/63等20多个优良品系。这些品系长势很好,开花结果旺盛期,即是进行国外高产品系间杂交工作的理想时期。由于我所和文昌、大丰、保亭育种站等单位都集中在这里搞授粉,因而授粉工作规模很大,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人们笑称为“南田会战”。
南田农场地处海南的南端,气温较高,橡胶树开花比西部早一个多月时间。人工授粉季节性强,为了不失良机,春节过后年初三,胡东琼和技工李家绍、陈卓才、吴兴家等即动身前往南田农场开展授粉前期工作,如观察花期,选择授粉植株,购买搭授粉架的竹子和白藤以及安排住宿等,这些工作得到了该场和当地黎族村民的热情帮助,而授粉工人则由试验场联昌站派出。时任该站副站长的李玉有非常重视人工授粉工作,尽管春季该站的试验生产工作繁忙,劳力紧张,但仍优先挑选外出授粉工人。该站派出了夏国昌、张庭芝、陈汉才、黎永造、张坝、邓会群、林和生等1O多名工人。那时外出比较困难,他们必须自带行李,徒步1O多公里到那大再乘公共汽车经海口过夜,次日下午4-5时才能抵达目的地。这时花期临近,搭架材料还不够,胡东琼同志便带领工人们上山砍杂木,与大家一起搭架授粉。他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献身橡胶事业的精神,受到工人们的一致赞扬。在这里搞授粉的单位多,人也多,生活很艰苦: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房内蚊虫多,夜间老鼠常乱窜,碰上雨天,房顶还漏水;队里没有食堂,自己开伙食,步行到几公里外的藤桥镇买米买菜,授粉工作期间每天只吃2餐,吃的菜没有什么油;夜间点蜡烛照明,大家聚在一起商议工作。工人们虽然出来的时间长了,也会想家,但仍以工作为重,坚持安下心来搞好授粉工作,不完成任务决不回家。
与此同时,所院本部的授粉工作,也紧张有序地开展着。授粉工作得到了二队队长蔡传楼和三队队长金灼修的大力支持,他们认真落实所院下达的科研任务。二队派出官有训、方国溜等5名工人,三队派出王承科、黎对怀、王棠杰、李日新、黎焕品、陈洪坝等10多名工人。这批工人既有当地工人,又有归侨工人,还有退伍军工,组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好的队伍。他们责任心强、技术好、又能吃苦耐劳。他们从做竹梯、搭授粉架到进行授粉,连续工作20多天不休息。授粉时,工人们从上午9时左右到下午3时左右连续进行约6个小时,即使中午天气闷热也不休息,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至关重要,辛苦点是值得的,因而毫无怨言,以苦为乐。组长刘松泉、郑学勤同志也亲临现场,和大家一起开展授粉工作。组内的女同志——韦礼贞、梁小萍、詹赛荣也和男同志一样,爬到高高的授粉架上授粉。此时的橡胶园内可以看到,领导、科研人员和工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授粉,气氛融洽,干得热火朝天。
以后又连续几年大规模进行人工授粉,每年都有几十个杂交组合,授粉花朵数高达数万甚至十多万朵。大家付出辛勤劳动换来了大量的杂交后代。1964年至1966年建立新无性系系比区3个112亩,参试的新品系447个。有性系系比区3个及杂交苗圃1个共125亩,参试的有性系(组合)190个,为日后选育优良新无性系打下了良好基础。回顾那个年代,育种组全组科研人员为了选育有我国自己特色的抗性强而产量高的优良橡胶树品种,发扬了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终生难忘。如今,我院的橡胶树育种科研工作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而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尽了一分责任,甚感欣慰。
(陈河楷 中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委员会原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