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春,我们把徐闻试验站迁至湛江市郊区原湖光农场场部,改名为粤西试验站后,何康所长明确指示:粤西垦区风、寒害频率高,北部丘陵地土壤肥力低,是橡胶生产三大不利因素;新试验基地要抓紧环境改良,要先改良后利用。根据何康所长的指示,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早年布置的土壤肥料试验、不同防护林结构防护效能测定工作,另一方面连续5年进行防护林增植,共60万株,连同湖光农场种植的62万株,构建起新基地完整的防护林网。此外,结合香茅生产,进行地力均匀工作,为新的科学试验创造条件。
1962年,中央农垦部刘型副部长在湛江海滨宾馆主持第一次橡胶育种工作会议,曾指示湛江试验站要加强橡胶树抗寒、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根据这次会议精神,1963年中央农垦部发文件下达任务:由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会同各省(区)农垦局选择不同环境类型的20个农场,对已引进的20多个国外橡胶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粤西试验站也是粤西垦区试点之一。
随后,何康所长更具体地指示:粤西试验站以橡胶科研为主,橡胶科研力量要占70%。橡胶树抗寒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是重中之重,希望你们能选育出一个树干粗大、树冠小的既抗寒又抗风的新品种来。其余30%的科技力量放在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课题研究和热带作物引种试种上,为热带作物发展创造条件。1964年,何康所长又宣布,将广州橡胶北移组并入粤西试验站,橡胶北移栽培任务由粤西站承担。此后,我一直恪尽职守,忠实地执行何所长安排给我们粤西站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任务。下面是对自20世纪50年代前期起至90年代末,我们进行“橡胶树抗寒、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情况的回顾。
一、究竟是从抗寒中选高产还是从高产中选抗寒呢
这是经过调查总结失败教训后才得以解决的问题。1954-1955年冬期,华南植胶区遭受100年一遇的强辐射低温冻害,粤西垦区橡胶幼树74.9%植株地面部分被冻枯而后复生,海南岛西北部橡胶幼树寒害也达2-3级,联昌、侨植老胶园成龄大胶树寒害达1-2级。因此,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选育橡胶树抗寒高产新品种以解决橡胶树寒害问题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科研任务。当时,粤西垦区农场通过群众选种,共选出抗寒植株2万株。但在我们随后的复查中,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当年表现抗寒性很好的,在1955-1957年轻寒害年其寒害反而加重了,特别是低洼地上的抗寒植株。后来经过再次深入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才认识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当年调查人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即只看到一些胶树的树冠青枝绿叶,而没有看到辐射低温在低洼地形成冷空气沉积,造成这些胶树“根茎烂脚”的寒害问题,因而误判了,把原本并不抗寒的误认为抗寒的了。②田管工人对抗寒植株的“厚爱”,不当的重施肥使植株生长旺盛而抗寒性下降。因此,我们只能从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幸存者中选择0-1级寒害树121株,繁殖无性后代,于1959-1961年在广东东方农场马屋垌进行苗圃鉴定。结果这些抗寒植株后代,只有新华3号抗寒性较强,但它与我国初期从高产母树中选出的有抗寒力的初生代无性系南强1-93相比,相差甚远,因而被淘汰了。这一事实说明,要从这些抗寒实生植株中选择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的无性系,无异于海底捞针——不但未必抗寒,而且产量更是未知数。因此,我们立即改变策略,从最早的高产实生母树的初生代无性系中,鉴定选择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的无性系。这样更为有利。
二、坚决突破抗寒性鉴定关
我们深刻体会到,没有准确鉴定抗寒性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选育出既抗寒又高产的新品种。利用前哨苗圃系比是一种直接鉴定的好方法。但由于气候条件年际差异大,等待自然低温考验可能会连续几年没有强低温,或低温强度过大,参试品系全部毁灭,看不到试验结果。为了把被动变为主动,我们决定把一点前哨系比扩大为不同地理梯度的多点前哨系比试验,选择重寒害区(广西东方农场安石队)、中寒害区(合浦县滨海农场)、轻寒害区(粤西试验站49号林段)代表点,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鉴定结果。在开展不同梯度试验同时,我们也开展抗寒生理指标测定。生理指标测定的项目有细胞汁浓度、芽条淀粉含量、同功酶、电阻、电导率等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生理指标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虽然也获得一些进展,但发现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很多,也很不稳定。
此外,我们同时开展人工模拟低温鉴定的探讨。针对粤西地区每年冬期辐射低温和辐射升温、平流低温或平流辐射降温交替出现的情况,设备从最初的低温冰箱发展到低温试验室,试验材料由小至大及至连盆植株。辐射低温是晴空万里,昼夜温差很大,晚上漫射光较强,相对湿度较低;平流低温则是阴雨连绵,晚上暗淡无光,相对湿度较大。因而对光、湿的变化,降温形式,低温持续时间,采样方法和冷冻后的处理等,都逐一进行系统比较,尽力避免给试验带来较大误差。最后我们确定,采用芽条采样,低温试验室混合型变温鉴定和冷冻后,在大棚下将芽条插水观察寒害表现。这样,所得的结果与前哨苗圃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3年4组的相关系数r=0.59,达到极显著相关。以人工模拟低温鉴定和不同梯度前哨苗圃系比试验相配合,形成常规鉴定程序,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系,淘汰抗寒性弱的品系,提高鉴定的可靠性,从而促进了橡胶树抗性高产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开展,先后选出了大规模推广级GT1和中规模推广级的IAN873等优良无性系。
三、坚持常规育种的技术路线
橡胶树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高温高湿是它系统发育的环境条件。从种性规范上看,它的抗寒性基因范围不会很大,要从原始材料中选出抗寒性很强、产量很高的品种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品系间抗寒性有明显的差异,若是通过亲本选择利用它有限的抗寒性和杂种优势,使其后代逐步提高抗寒性和产量是可能的。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我们利用未知其抗寒性的实生母树与高产无性系杂交,其后代抗寒性没有提高。60年代末期,我们的抗寒性鉴定工作有较大进展,我们把能收集到的国内外高产无性系,对其抗寒性进行系统鉴定,选择抗寒性较强、产量中等的合口3-11与抗寒性强的天任31-45杂交,它们的有性后代经过1966/1967年冬期强辐射低温考验后,选出93-114和93-110等,于1967年春暖后繁殖无性系,当年参加东方红农场抗比试验。1967/1968年冬期出现连续28天强平流低温,它们都是同试区中的佼佼者,而93-114抗寒性最强。经历连续2年寒害后,不少农场对橡胶抗寒品系都十分重视,主动前来引种。不到10年时间,不同寒害区共20个农场获得湛试93-114的适应性和产量数据。据广东、广西、云南(文山地区)、福建等省(区)不完全统计,湛试93-114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以上,而且主要是重寒害区农场。幼龄树在茎围达50厘米时于离地100厘米处开割,第五割年平均亩产干胶70-80公斤,它的抗寒性、产量已达超亲水平。在重寒区农场,93-114成为当家橡胶品种。它的单株产量虽然未尽人意,但它抗寒、抗风性强,速生,保存率高,能耐轻度刺激,只要坚持合理割制,抚管措施到位,仍有增产潜力。更可喜的是,它的胶乳机械稳定性和生胶性能良好。这些优良性状是不可忽视的,是良种繁育所企盼的。因此,印度橡胶考察团来我们院校考察橡胶树抗寒栽培时,黄宗道院校长首先向外宾推介93-114。
我们的工作获得了一些进展,各级给了我们很多的奖励和支持。“湛试93-114的选出和大规模级推广”于1980年荣获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随后,“人工模拟低温鉴定橡胶树寒害成功”荣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全国橡胶育种工作会议上,广东农垦总局陈枫副局长在小组会上说:“湛试93-114选出,巩固了北部重寒区的橡胶农场,粤西试验站立了大功。”就在这次会议上,经过各单位共同讨论,认为“橡胶树抗寒、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总课题,实际上就是抗寒、抗风、抗病三个分课题,若是按各育种单位所处地理、气候和技术条件的差异,适当地分工进行攻关,则对课题研究的突破是十分有利的。当时分工给粤西试验站的是抗寒分课题,文昌育种站负责抗风分课题,云南热作所负责抗病分课题。高产、优质则是各单位共同目标。我们完全接受上述分工原则。但我们也十分清楚,粤西垦区橡胶树除寒害外,雷州半岛强台风登陆的频率很高、风速大,而且在海南岛中北部登陆的强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绝大多数在雷州半岛二次登陆进入北部湾。因此,雷州半岛实际上是风、寒交加的地方,也是橡胶树抗风、抗寒选育的好地方。我们必须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对风害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经过同志们的努力,我们选育出了新品种。经全国新品种汇评,评为大规模推广级的品种2个(湛试93-114、GT1),中规模推广级的品种1个(IAN873),小规模推广级的品种2个(有性系湛试327、湛试366),试种级的品种共14个。
我们获得上级领导机关的奖励有:
1. 在20世纪70年代初选育的抗寒性强的无性系93-114,1980年荣获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推广面积15万亩以上。
2. 1979年秋从热农科院橡胶所引进抗病、高产无性系IAN873,于1982/1983年冬期经人工模拟辐射低温、平流低温和强混低温鉴定及前哨苗圃鉴定,表现抗寒性较强,于1983年全国品种汇评为中规模级推广,1990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荣获湛江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各省(区)科技生产单位协作开展“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种、选育与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优异成绩,1998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4. 1992年利用人工模拟低温鉴定橡胶树无性系获得成功,荣获湛江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