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时我国在橡胶初加工方面只有一些分散的制胶点。其规模一般都很小,仅日产几片或几十片烟胶(每片重约0.5市斤),最大的海南天任胶园制胶点,日产烟胶也不超过400片,而且全是手工操作,工艺、设备十分落后,劳动功效极低,生产成本甚高,产品质量非常低劣。
我们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橡胶加工研究的人员,尽管来所之前都未见过橡胶树,也未学过橡胶加工专业和从事过相关技术工作,既无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能找到有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又很少,但为了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我国急需的战略物资橡胶的封锁禁运,替祖国争气,粉碎美帝的无耻阴谋,从研究所1952年冬筹建至1954年秋还不到两年半的时间,边学习、边工作,艰苦奋战,很快研制成功了膏化法浓缩胶乳和基本掌握了半机械化烟胶片的制造技术。1955年春,我们化工研究部在此基础上,于联昌试验站兴建了膏化浓缩胶乳试验工厂与半机械化烟胶片试验工厂。此后该两工厂便承担着联昌站所产鲜胶乳的加工任务。
1959年,我国解放后大规模种植的橡胶树即将陆续开割,如果在橡胶初加工方面还沿用旧的模式“小吹小打”地处理鲜胶乳,显然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华南农垦总局的指示,我所于当年4月在联昌试验站举办橡胶加工训练班。由海南农垦分局和粤西农垦分局通知下属行将大面积割胶的农场,让他们派遣准备承担兴建和管理橡胶加工厂的人员参加学习,为他们培训兴建和管理橡胶加工厂的技术骨干。
此训练班学习内容主要有:橡胶的基本性质和早期保存;胶乳氨含量与干胶含量的测定;胶乳膏化剂藻酸铵的制备方法;胶乳膏化的设备和技术;膏化浓缩胶乳的长期保存和产品检验方法;胶乳凝固的方法和设备;凝块的脱水设备;胶片熏烟干燥的技术和设备等。
主要实习场所是联昌试验站两座试验工厂及其试验室。学习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以实践和实际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本训练班虽学习时间不长,总共只有28天;规模不大,学员不足30人;学习内容不多,只涉及两种橡胶初产品加工的有关知识;学习条件也不大好,食宿均不理想。但由于学员们学习热情极高,加上教员们认真教学,尽心辅导,他们通过这次短期培训,初步掌握了膏化法浓缩胶乳和半机械化烟胶片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基础技术。这次培训,为我国后来陆续兴建大型橡胶加工厂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我国制胶工业(橡胶初加工业)的开拓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返回原单位后,绝大多数成了橡胶加工生产方面的骨干,有的当了橡胶加工厂厂长或主要技术员,有的成了农场工业科科长,有的被提拔为农场管工业的副场长,有的上调农垦分局机关主管橡胶加工业。因此,就我国制胶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来说,我认为1959年那个28天的橡胶加工训练班是值得纪念的。
(袁子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