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橡胶专家、南亚所(原粤西试验站)副所长庞廷祥
“平岭山上树参天,旧县河畔意连绵,改造环境创胶业,热带风光乐怡情;人才杰出多奉献,抗寒高产走在前,青草芳香传万里,湖光岩旁科技园。”这是庞副所长写的《建站回眸》。庞副所长虽已年近九旬,却依然精神矍铄,回首往事时,眼眸透出安详欣慰的光彩。
一九五七年中央农垦部决定把徐闻试验站迁至湛江市郊区原湖光农场部,改名为粤西试验站(现南亚所)。同年四月任命庞廷祥同志为试验站技术副站长,在任职期间,历尽了文化大革命的凌辱与磨难,却依然没有放弃对天然橡胶事业的忠诚与热爱,选育出一批抗风抗寒高产的橡胶新苗种,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
主持国家重点课题“橡胶树抗寒高产品种选育的研究” ,担当学科带头人。70年代初选育的抗寒性强的无性系93-114,在我国北部植胶区推广面积15万亩以上,1980年荣获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80年代从国外高产品种中筛选出抗寒品种IAN873,于1983年全国品种汇评为中规模级推广,1990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国家发明一等奖项目“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种、选育与大规模推广应用》于1998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又荣获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扎根橡胶 铭记恩师
只有把根深深地扎进热土,才能得到大地母亲的厚爱,长成丰茂遒美的大树。
庞廷祥同志1923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林学系,1949年9月至1952年12月在广西桐油研究所任技术员,1953年调到广州的中国特种林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称)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1952年3月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元帅派专人送来橡胶树篮播实生苗200株。此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公然实行全面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是他们禁运的重点。所以一粒橡胶种子比一两黄金还贵重。不负党的重托,作为规划、试种橡胶苗的负责人,庞廷祥一头扎进了研究天然橡胶的事业中,从此一干就是一辈子。
1952年11月为了天然橡胶研究的隐秘性,广西桐油研究所并入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植物生态学家、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乐天宇教授任第一副所长兼栽培部主任,何敬真教授任生态造林室主任。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对庞廷祥的一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两位学者治学作风严谨,对青年人十分关爱。他们讨论工作时,青年科研工作者可以直接在旁聆听,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人受益匪浅。庞廷祥白天拜访各院校、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晚上研读乐教授的专著《植物生态学》,为今后的橡胶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给庞廷祥副所长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有两位教授的求真务实、深入实际的科研态度。1953年4月中旬,为调查橡胶树寒害情况,乐天宇副所长带领部分教授和庞廷祥等青年科技工作者共30人,直赴广西柳州、百色试种点调查。亲自登上龙州大青山林场步行到中越边界考察三天,经过实地考察提出十万大山挡住了湘桂通道的寒流,橡胶宜林地应该选择在十万大山以南的指导性意见。从目前橡胶树保存情况看,他当时提出的意见是基本正确的。1953年苏联友人在雷州半岛、海南一带毁林开垦,呈现了“赤土百里”的 景象。乐天宇副所长对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感到痛心疾首。他带领科研人员参观了海南儋县新老胶园,收集了群众的智慧和成功经验,作了题为《橡胶栽培森林抚育法》的报告,并于1954年在华南垦殖局的生产技术会议上提出。1958年掀起浮夸风的时候,何敬真教授严肃地对庞廷祥说:“这是害党害国的行为,我们是科学工作者,绝不能做这种事。”并将自己编译的《热带经济植物引种资料》、《抗癌植物名录》赠予庞廷祥。
抵御风寒 开花结果
曾经是亚马逊河的贵族,却摇身变成坚忍的勇士;面对寒风刺骨傲然挺立,因为根深吻了这片土地。
1954 -1955年冬期,华南橡胶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强辐射低温冻害,粤西垦区橡胶幼树74.9%植株地面部分被冻枯而后复生,海南岛西北部橡胶幼树寒害也达两到三级,联昌、侨植老胶园成龄大胶树寒害达一到二级。这次寒害让庞廷祥深刻地体会到,选育橡胶树抗寒高产新品种以解决橡胶树寒害问题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科研任务。
1963年春,朱德委员长和陈明仁将军到粤西实验站(现南亚所)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考察,参观完引种园及听取了庞廷祥的汇报后,朱德委员长指出:“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很重要。你们要把主要科技力量放在橡胶抗寒高产研究工作中,同时也要安排一定的力量对其他作物进行研究,对科研人员生活给予关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朱德委员长的谆谆教导,深深铭刻在了庞廷祥同志的心中。
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整整40多个春秋,庞廷祥同志主持国家重点课题《橡胶树抗寒、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带领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突破了三道难关。一是究竟从抗寒中选高产还是从高产中选抗寒呢?反复实践证明,要从抗寒实生植株中选择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的无性系,无异于海底捞针,不但未必抗寒,而且产量更是未知数。因此庞廷祥副所长立即改变策略,从最早的高产实生母树的初生代无性系中,鉴定选择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的无性系。二是坚决突破了抗寒性鉴定关。利用前哨苗圃系比法和人工模拟低温鉴定法,把被动变为主动,把一点前哨系比扩大为不同地理梯度的多点前哨系比试验,利用空间换取时间。三是坚持常规育种的技术路线,通过亲本选择利用它有限的抗寒性和杂种优势,使其后代逐步提高抗寒性和产量。
在选育出的抗寒品种当中,湛试93—114成为当家橡胶品种,它的抗寒、抗风性最强,速生,保存率高,乳胶机械稳定性和生胶性能良好。在生产应用中不推自广,主动来引种的农场络绎不绝,橡胶苗 供不应求。不到10年时间,不同寒害区共20个农场获得湛试93—114的适应性和产量数据。据广东、广西、云南(文山地区)、福建等省(区)不完全统计,湛试93—114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以上,而且主要是重寒害区农场。
庞廷祥同志主持选育出的新品种:经全国新品种汇评为大规模推广级的品种两个(93—114、GT1),评为中规模推广级的品种一个(IAN873),评为小规模推广级的品种两个(有性系湛试327、湛试366),评为试种级的品种共14个。
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天然橡胶事业抵御住了风寒,开放出代表希望的绿色小花,收获了坚强硬朗的果实。
风雨同舟 科研伉俪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用舒婷的这一首《致橡树》来形容庞廷祥和韦素洁这一对科研伉俪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他们都是广西人,就读于广西柳州中学时认识,当时这位千金大小姐就被那个健硕英俊、正直乐观的少年所深深吸引,埋下了爱的种子。从此不离不弃,跟随这位高大正直的爱人经过了风雨飘摇的年代,携手走过了60多个春秋。
韦素洁同志,1926年生,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南亚所副研究员。成功选育出芒果新品种“粤西一号”,获得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将全身是宝的玫瑰茄应用于生产,受到王震部长的表扬,并得到大面积的繁殖和推广。负责油梨引种栽培研究,编著《油梨栽培》一书。发表的论文《橡胶树优良母树鉴定结果:橡胶树树皮乳管多少与产量关系密切》广泛应用于生产部门,作为橡胶母树选择的条件。
庞廷祥副所长的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那一段梦魇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庞廷祥同志是解放前大学毕业的,国立广西大学毕业证上有国民党的党徽。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候立即被打成了反革命,庞廷祥同志白天放牧,晚上彻夜批斗,夜晚睡在猪棚里,还险些被殴打致死。韦素洁同志则因地主家庭出生被遣送回广西农村劳动改造。在那个是非颠倒、疯狂荒唐的年代,他们通过书信传递音讯,相互鼓励,在精神上彼此依偎着熬过了人生中那一段最漫长而酷寒的黑夜。
心系科研 永不止步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橡胶树是无私的,遭遇了累累伤痕,却依然于生命的最后一刻流出洁白芳香的胶乳。
庞廷祥副所长退休后还一直担任湛江市人大、政协常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特聘离退休高级专家、南亚所特聘离退休高级专家,湛江实验站特聘专家。他所热爱的天然橡胶科研工作,却从未停止过。许多科研项目都是在退休返聘后完成的。
1996年9月9日,湛江遭遇了188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台风(9615号),最大风力达
17级,由于台风的正面袭击,给试验基地造成了最严重的破坏。南亚所当任所长决定“砍橡胶搞园艺”。此举让庞站长心痛不已,这意味着正在参试的新品种会因没有科研项目支持而夭折。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许多在农场参试的品种,无性系有:湛试327-13、湛试218-6、湛试50-2、湛试红山67-15、保亭030-10-24、保亭030-37-13;有性系有:湛试327、湛试50、湛试366等。这些试验和种苗得到热心橡胶事业的老人关照,他们已年老体衰,却依然无私奉献着,期盼着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使试验延续并得出成果。值得欣慰的是,正因为这些无名无利的老一辈橡胶工作者的坚守,抗寒高产的湛试327-13等有希望的品种得以保存了下来。
目前,中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66.1万公顷,年产天然橡胶56.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几代天然橡胶工作者们前赴后继,奉献了青春与生命,凝聚了忠诚与热爱,谱写出了坎坷而辉煌的中国橡胶发展史。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不只因为他们无私的奉献、创造的伟业。还因为他们坚守的位置,和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