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3个半小时从文昌市来到保亭县。到了县城,在车上我们远远便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的老人在路边不停张望,时不时抬手看看左腕的手表,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写的主人公──陈木荣老书记。陈老见到我们就主动伸手和我们一一轻轻握手,他亲切、热情而真诚的微笑,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旅途的疲倦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没有做什么,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同志,简简单单的”陈老谦逊地摆了摆手说道。聆听陈老讲述的故事,就知道其实这位老人并不简单。
十年扎根椰子所
陈老倒上一杯茶,润润喉,娓娓道来:“我是20世纪70年代的知青,18岁被安排在海南国营晨星农场工作,时任排长。197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恢复高考后有幸被农场推荐到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与海南大学合并)读大专,毕业后就分配到热作所(热科院品资所前身)工作。当时,文昌椰子试验站(热科院椰子所前身)刚刚筹建,条件非常艰苦,也不是我的觉悟有多高,就是那时候的人吧,组织要求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筹建小组负责人张世祯说需要我们,我和你阿姨就从两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简称两院)到了文昌”。
“那时我们刚刚结婚,到了文昌没地方住,就盖工棚住;没水喝,就打水井。晚上躺在屋里,那个呼呼的沙土声、风声……记忆犹新啊”陈老的爱人笑着埋怨陈老,陈老则侧身轻轻拍拍阿姨的肩膀,坚定而不悔。
陈老接着说:“那时候科研人员很少,我主要从事椰子、胡椒研究。受驻西沙永兴岛部队领导邀请,我和毛祖舜研究员曾三次到西沙群岛调查岛上椰子种植情况,部队种植的椰子树都是两年生的椰苗,椰子母果的营养基本被消耗殆尽,而西沙群岛日照强,淡水资源少,又是珊瑚沙,缺少土壤,大苗不容易成活。找到椰子树成活率低的原因后,后来用站里运去的刚发芽的小椰苗种植,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
“任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后科研工作就做得少了,我才搞了4年科研,舍不得啊。没办法,站机关没人,第一任书记调走了,组织上要求我负责党总支工作,那就服从吧”。
“干一行爱一行,没干过党务,那就边做边摸索呗。当时想做党务就是让大家伙心气都顺了,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说到底还是凝聚人心的问题,要解决大家伙关注的实际问题。那时候站里的党务中心工作是三项:一是一切围绕科研开展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二是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三是妥善解决与老百姓的土地纠纷问题。”
陈木荣从事党务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
二十载从政不忘根
1991年组织派陈木荣到保亭挂职科技副县长,由于表现优秀,3年后正式调到保亭县任副县长,主管农业、工业和交通,任满两届后在县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主任(正处级)岗位上退休。聊到所里现状,陈老感慨地说道:“在椰子所工作十余年,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真是不舍啊”。“我还知道咱们所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椰子大观园从无到有,科研项目越来越多,职工们也住上了好房子……”当谈到椰子所的发展时,陈老喜上眉稍:“我可一直在关注咱们所,那毕竟是我的根呀!”
寄语青年科技人员
陈老说,到地方工作后,最大的感触就是科研单位的研究一定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成果应用于地方,造福于百姓,这很关键。
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村里农民种了瓜菜,平时不管理,正午太阳火辣辣的时候才浇水,结果,瓜菜被烧死了”。所以,农民需要技术,更需要科普,我们的科研人员要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推广科普知识。另外,开展研究工作要先了解农民的需要,只有提高地方农民经济发展的项目、适应农民需求的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才是我们应该研究攻关的项目。
他最后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
采访组和陈木荣书记(左二)等老同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