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暨向老同志通报情况会,部系统15个离退干部先进集体和4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颁奖。
为弘扬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坚守初心、忠心向党的政治本色,心系“三农”、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严格自律、永葆本色的优良作风,特刊载我院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退休干部张新民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优秀品质,努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皮肤被晒得黝黑,运动鞋上沾满了红泥土,操着流利的雷州话与当地村民交流,这就是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新民给人的第一印象。3年多来,他远离家人,驻村扎寨,用赤诚和初心践行诺言,为热区农村早日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书写浓墨重彩。
张新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原党办主任、农艺师。2016年4月退休后,受南亚所党委委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塘东村贫困户从2016年80户285人减少到15户50人,脱贫率达到了82.46%。2018年,张新民荣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和雷州市乌石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街道路灯亮起来 村容村貌华丽转身
“转形象、树信心”。张新民书记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深入每一家贫困户摸底调查。塘东村属半渔半耕传统村,有605户4300多人,人均土地面积仅0.6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0户贫困户,相对贫困人口285人,是广东省雷州市远近有名的贫困村。村里仅有的一条水泥路也没装路灯,晚上一片漆黑。“晴天过路一身尘、雨天积水似过河、夜晚待家不岀门”。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张新民带领村委会一帮人多次开会,他们狠下决心,积极向帮扶牵头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政府反映,争取到了4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改造经费,铺路、通水、实现亮化美化,还投入资金改善卫生、体育、文化设施。目前,塘东村已铺设硬底环村水泥路12公里,安装路灯38O盏……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转身”,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定了他们一心跟党走上幸福路的决心和信心。
党员带头干起来 脱贫攻坚党建先行
“抓党建、聚人心”。塘东村有96名共产党员,“两委”干部有8人,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干部5人。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落实脱贫职责,张新民把党支部分为水产养殖、果树种植、旱地作物、生活福利4个特别党小组,支部委员分片、党员干部分户包干,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统筹制定扶贫规划、编制科普册子,进行跟踪指导……
2018年,广东省实施“万企帮万村”扶贫新政,张新民与党支部各位委员一起,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定向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创业,引导贫困户转移就业。与顺德区乐从镇政府签署劳动力转移协议,组织15家顺德企业来村举办招聘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先后为72名村民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塘东村正逐步探索成立贫困户联产家庭农场,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构建产销全链条利益共享机制,即“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科研院所+互联网”模式,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鼓励村民动起来 科技进村助力脱贫
“挖穷根,寻对策。”塘东村与“中国芒果之乡”的覃斗镇相邻,是种植热带水果的黄金宝地。通过深入调研,张新民认准了发展芒果、青枣产业是是塘东村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在他的多方协调下,2017年,由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政府出资,南亚所提供技术指导,塘东村出人力,成立合作社,合力打造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认购果园、果树,实现产业帮扶。
针对塘东村芒果产业品种单一、管理落后、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合作社尝试“专家进村搞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推广新模式,争取南亚所的支持,在村里建立了2亩芒果新品种示范园和12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让农户切实掌握生财之道。通过实施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2019年上半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00多元,有劳动能力预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多元。果农麦妃目妻子早逝,一家3口仅靠1.5亩水田坡地艰难度日,“以前看着别人种植青枣和芒果发家致富,苦于缺钱缺技术,只有干着急的份。” 2017年,在张新民的帮助下,他认租了合作社35棵青枣树,仅用了2年时间就一举脱贫。
近年来,张新民还引进南亚所“热农1号”和“澳芒R2E2”芒果品种在塘东村进行前期试种,市场前景表现良好。2018年7月,扶贫工作队组织参展的“热农1号”荣获2018年广东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
专业技术学起来 智志双扶斩断穷根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3年的扶贫历程,张新民的扶贫思路逐渐清晰:“要让贫困户真正学会发展产业的本领,把要我学技术,转变为我要学技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为此,他多次邀请南亚所专家,通过技术培训、一对一指导,让贫困户全面掌握科学的管理技术。3年来南亚所专家累计授课70余场次,培训了60余名村民,成为村里种植管理的能手、致富的骨干。
“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只有抓教育,才能断贫根。为此,张新民号召本村在外地企业家、村委会、村民共同集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每年召开全村奖教奖学“状元”表彰大会,对考上中专以上学子给予现金奖励,邀请高考前三名学子在会上谈体会、讲理想,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去学习深造。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发动贫困户子女报读各类职业院校,学习厨师等实用性技术,给予全免学费、住宿费,补贴生活费、回乡路费等待遇。
张新民常说,“黑金”比“黄金”贵,学习知识才能改变贫困的命运!从2015年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发放奖金80万元,共奖助学子160余人,资助了42户困难家庭。在2019年8月18日的奖教奖学“状元”表彰会上,当张新民为贫困户李惠林及其三子麦灿腾颁发“本科母亲”特殊奖和“状元奖”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已经是李惠林第三次走上领奖台,这位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培养的三个儿女,先后都考上了广东省的高校,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作为一位从事了一辈子热区科研工作,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张新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贫困乡村3年,将自己毕生所学与南亚所科研优势融合在一起,为脱贫攻坚助力,收获了乡亲们真挚的情感。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面对全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业,张新民说:“让我再坚持一下,交出一份让党满意的答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一个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