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报2016年第5期(总第25期)
编者按:2月26日,农业部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2015年工作进展和2016年工作重点》,现予以刊发。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2015年工作进展及2016年工作重点
去年,按照部党组工作部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现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2015年工作进展及2016年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一、关于2015年工作进展
按照推进工作组的部署要求,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各地迅速展开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工作局面
一是狠抓政策推动,建立了齐抓共进的工作格局。2015年以来,中央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和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农业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部推动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部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2015年20项重点工作之一,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各地农业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出台意见、制定方案、狠抓落实。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各省均印发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
二是狠抓组织发动,建立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我部专门成立了以余欣荣副部长为组长,张桃林副部长、王智才总畜牧师为副组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构建了定期调度、问题研究、信息通报、督导检查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和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动员、系统部署。大部分省(区、市)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协调推进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与发改、财政、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是狠抓典型带动,建立了示范引领的工作方式。先后在河北、四川、湖北、甘肃、江苏等地召开了全国农业节肥节药、农企对接共建示范基地、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暨农机深松整地、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全国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全国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系列现场会,系统总结地方经验与工作成效,推出了一批成熟的技术模式,树立了一批典型示范样板。如安徽和四川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浙江和湖北的养殖业污染治理、甘肃和新疆的地膜综合利用、江苏和河北的秸秆综合利用等,这些典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些成熟的做法,已在部分地区转化为具体政策,逐步在面上推开。
四是狠抓宣传促动,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5年4月,国新办举行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新闻发布会,张桃林副部长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与防治工作情况,回应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媒体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专题宣传报道,相关转载报道累计达2000多篇。在农业部网站设立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栏。编印了《农业科教动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报》23期,《种植业快报—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刊》27期。各省(区、市)农业部门也加大宣传交流力度,组织了一些接地气的活动,如天津、广东等地举行的“科学施肥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扎实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我部对口联系山西、内蒙古两省区,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调研,指导试点县改革工作;开展农业水权制度研究;会同水利部编制《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实施方案》,集成各单项节水技术措施,开展示范应用,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安排2700万元部门预算资金,在全国建立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示范区10处;会同财政部落实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10亿元,重点抓好西北、华北地区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技术推广;积极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任务落实,配合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开展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积极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装备。
二是有序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启动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在优势产区,以化肥施用量大的作物为重点,创建了50个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全国机械深施化肥面积5.7亿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7000多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超15亿亩,秸秆还田面积7.9亿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6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3257万亩。在农药减量控害方面,创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218个;开展农企合作,135家农药企业参与共建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基地558个,示范面积575万亩;扶持新建1474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全国累计达到3.76万个;建立新农药、新药械示范基地299个,示范推广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节肥减药效果明显。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3.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2.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5.2%、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1.6个百分点。
三是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印发了《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科学划定禁养区,优化养殖布局。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10个。探索研究以PPP模式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央和地方安排17.3亿元财政资金,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6万公顷;新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14个;组织开展养殖节能(水)减排试点示范,示范推广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生态循环、高效安全的渔业主推技术。中央安排20亿元资金,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86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25个,新增沼气生产能力4.87亿立方米,处理利用畜禽鲜粪等农业有机废弃物950万吨。
四是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座谈会和现场会,明确“抓好试点示范、完善政策措施、突破技术瓶颈、健全工作机制”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支持京津冀等地区开展秸秆还田、养畜、秸秆沼气、秸秆代木、秸秆炭化等方面工作;启动京津冀地区镇域级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秸秆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预计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五是着力推进农用地膜综合利用。推动地膜标准修订,解决残膜易破碎、回收难的问题;落实中央投资1.6亿元在新疆、甘肃等6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个示范县实施地膜回收利用示范,新增残膜加工能力约4.6万吨、回收地膜面积约1212万亩;在北京、河北等11个重点省份启动实施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筛选应用效果好的可降解地膜用于示范推广。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
(一)总体要求
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全面落实《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机制创新、科技支撑、监测督导,努力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促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全面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工作中坚持四项原则。一是稳中求进。有机衔接任务要求,保持推进工作连续性,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目标考核,确保工作协同联动、上下互动;二是示范引领。按照“试点先行,省里统筹、市县推进”的工作思路,树立典型样板,集成技术模式,总结试点经验,以点连线带面,有序有力地推广成熟治理模式;三是项目带动。以工程项目实施为依托,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创设、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四是市场推动。推动落实生态补偿政策,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农业环保产业发展。
(二)2016年工作重点
一是切实做好推进工作组协调指导工作。进一步发挥推进工作组作用,协调落实目标任务。抓好规划编制。加快制定《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东北黑土地保护“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等,争取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抓好政策落实。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建立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