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椰子研究所植物保护中心在椰子受红棕象甲胁迫早期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阐述了椰子在蛀干害虫红棕象甲胁迫下的应答机理,填补了国内外在椰子对红棕象甲早期胁迫响应方面的空白。
椰子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果树和油料作物,红棕象甲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国际性检疫害虫,传入我国以来,危害面积超过10000km2,已造成20000多株椰子致死。因其钻蛀危害的特性,椰子早期受害很难发现,危害后期已很难防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对红棕象甲的早期检测是有效防治的重要前提,但针对此瓶颈难题,目前国际上仍未有可实际应用的早期检测方法。
本研究对不同虫口密度的红棕象甲在寄主椰子外部未表现危害状的早期的5个时间梯度下,研究了寄主椰子的生理和转录组响应差异。发现虫口密度增加触发了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对受害后5d和20d检测到的38,432个转录本中,受害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984、1981、3925和2257个差异表达。这些差异富集在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醇/类黄酮生物合成、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丝裂原活化有关蛋白激酶和活性氧清除通路上。筛选出了可用于红棕象甲早期检测的几个候选基因,为寄主植物椰子对红棕象甲危害抗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红棕象甲早期检测方法和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5组虫口密度红棕象甲危害早期的5组时间梯度下椰子生理指标差异分析
红棕象甲危害早期椰子差异响应基因分析
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f Cocos nucifera leaves in response to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infestation” 的研究论文发表在Frontiers in Genetics (JCR 1,IF=4.772)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刘丽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椰子所刘丽助理研究员和阎伟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刘博助理研究员也参与此研究。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008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