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入侵害虫与棕榈科害虫综合防控”主要从事热带地区入侵害虫与棕榈科植物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与治理的研究与应用。团队由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入侵害虫课题组和椰子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的科研人员组成,现有科研人员19人,普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5人,博导2人,硕导3人。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较高知名度的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梯队。
团队带头人:
彭正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现任职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员情况:
团队骨干阎伟2014年被评为“森林保护者”标兵。团队累计完成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研究生41名。团队成员先后为5期国际培训班授课,培养外国学员200余名。
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我国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种类多样,热带作物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热带地区常年高温、高湿、多雨的环境,加上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农作物结构调整等因素,十分有利于各种入侵害虫的定殖、蔓延和爆发,也使得海南成为我国入侵害虫危害的重灾区。近十年来,先后有椰心叶甲、螺旋粉虱、红棕象甲、椰子织蛾和红火蚁等十多种重大危险性害虫入侵海南,对本地区的热带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威胁到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现。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本研究创新团队已积淀了丰厚的根基。主要以我国热区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红棕象甲、锈色棕榈象、椰子织蛾、果实蝇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快速检测技术、入侵害虫发生趋势、成灾机理与控制基础、监测预警技术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等研究,旨在构建我国热区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增强我国热区控制外来入侵害虫的能力。近年来,在利用寄生蜂防治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和利用、椰子织蛾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锈色棕榈象区域性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尤其在规模化繁育椰心叶甲寄生蜂、寄生蜂释放和控制椰心叶甲、锈色棕榈象的声纳诊断和信息素综合利用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部分技术产品如椰心叶甲综合防控技术、红棕象甲信息素产品已实现技术出口,在马尔代夫和阿联酋等东南亚国家推广和应用,扩大我国科技对外影响力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格局的发展要求。
目前,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8项。已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15项,发表论文132篇,其中SCI论文11篇,发布各类标准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