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4月21日
让党旗在科技援外的道路上高高飘扬
——中国热科院国际合作处党支部“逆行”塞拉利昂
中国热科院国际合作处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3月,支部共有党员3名,其中,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2名,均为院对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骨干力量。
针对塞拉利昂向我国提出的农机具物资、水稻育种合作等援助需求,2021年3月6日—21日,中国热科院派出由水稻、农机、产业经济、植保等专家组成的5人考察组赴塞拉利昂执行援塞农业项目综合考察并可行性研究任务。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国际合作处2名党员勇担使命,毅然主动承担执行科技援助塞拉利昂任务,履行国家承诺。
势在必行,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
时值中国-塞拉利昂建交50周年,考察组的出行,既是回应塞方提出的援助需求,也是帮助塞拉利昂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可持续性举措。临行前,考察组了解到,塞拉利昂在2020年3月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并宣布进入全国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但“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助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热科院专家给出的承诺,这是热带农业国家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抵达塞拉利昂后,当地条件远比想象来的艰难,弗里敦所有公共场所都关闭营业,考察组所住的酒店也没能幸免。但“幸运”的是,考察组到达后的第二天,入住的酒店已正式对外营业。酒店经理特别提醒考察组,当地缺乏检测能力,民众没有防疫物资或者防疫意识不强是普遍情况,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5名考察组专家都是党员,但他们没有一丝犹豫,更没有打“退堂鼓”,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勇往直前。
迎难而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考察组组长刘奎研究员,院国际合作处处长,既是一名农业科班出生的专家,也是院国际合作处的党支部书记。他总是挺身而出,事事在先,作为考察团团长,他把出国团组成员的防疫安全和高质量完成考察任务两个责任抗在肩上。考察期间,带头做好自身防护,并时常督促团员在思想上不要有任何麻痹大意。同时,在考察期间他充分集合各方意见,牵头编写调研报告贯彻工作始终。在考察期间高质量完成了提交我驻塞大使馆的现场调研报告,提交塞农林部的现场调研技术报告中英文版和拟提交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综合考察报告,并得到高度肯定。在执行考察任务的行程中,他总不忘抓住千载难逢资源调查的机会,发挥专业特长,带领专家到周边山间田地考察当地农作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并详细记录下作物类型、土壤情况、生长环境、经纬度等信息并拍照取证,为世界热区种质资源考察带回宝贵的资料,为丰富热带农业种质资源库贡献绵薄之力。
考察组翻译、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游雯,精通外语的她,既要负责全程的协调沟通,还要事无巨细地处理后勤保障事宜。当时,由于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和形势变化,国际国内对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增加了出行难度。作为一位年轻妈妈、一名“老党员”,大到机票、签证,小到吃饭、住宿,她总能为考察组解决后顾之忧,被组员们笑称“大掌柜”。她曾长期负责对外国际培训,被各国学员们亲切地称为“Chinese Mama”。
考察组水稻专家谢振宇,基本每天在塞的凌晨3点,都要接听国内同事或者基地工人打来的电话,因为这个季节正是国内水稻插秧、布置试验的时候,错过了这段时间,就耽误一年的科研生产工作。
即便身在国外,但心系科研事业,党员们的迎难而上,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体现。
恪尽职守,圆满完成考察任务
在塞考察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召开10次现场座谈交流会,奔赴11个考察点实地调研,来回奔波近2千公里,行程覆盖塞国农业生产重点省区和涉农职能部门、科研和教育机构、私营企业、中国援塞农技组和相关国际组织等。
通过座谈和现场考察调研,专家组分析了塞国农业机械的使用现状和需求,以及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产业发展现状,形成了阶段性调研报告。他们一致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要以聚焦塞方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这方面的需求为重点,帮助塞方开展水稻育种和种植管理方面培训示范,这是塞方最为迫切需要的。
在16天的工作中,5名专家以坚定的党性经受住极大的身心挑战。彼时正值塞国盛夏,户外高温,专家们在做好自身防疫防护的情况下,戴着面罩手套与口罩,有时当天往返600公里,连续的高温野外考察,长期下来大家的双手泡发严重,整个人都是虚脱的。但严格的防护,全体成员在塞期间,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顺利完成任务。
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的考察组专家干部,他们对党忠诚、政治过硬,将党的优良传统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始终,自觉在艰苦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党性锻炼、提升人生境界,是弘扬热科院创业文化精神,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
这次任务圆满完成,是中国热科院对热带农业援外技术成熟的有力证明,他们不负使命,随时接受党与国家赋予的重任,是热科院党组带领全院党员干部齐心协力、不畏艰难的“科技走出去”的成功实践,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科技援外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