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至少有两项目标是相互关联且与植物科学紧密相关的,即“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促进可持续农业”及“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为了让更多科研工作者和公众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植物科学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杰出工作,《分子植物》于2023年10月2日出版了“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Plant Science Roles“ 专辑,发表了7篇长篇综述和3篇研究论文,具体内容请访问:www.cell.com/molecular-plant/current。同时,《分子植物》与《植物通讯》将于2023年10月18-20日举办系列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专家针对该专辑主题分享新理念、研讨新进展。本次研讨会将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办、免费参加,欢迎大家关注和参加。
时间:2023.10.19
https://meeting.tencent.com/l/gPhTb66gIZUj
●主持人: 崔晓峰 《分子植物》执行主编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模式作物水稻为研究材料,采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开展控制作物重要复杂性状包括抗逆性(抗热、耐盐、抗旱)、产量等性状的基因(或QTL)克隆与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研究,阐明复杂性状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CSPB杰出成就奖(植生学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荣誉。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2021年入选“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先后在Mol Cell、Dev Cell、Plant Cell、PNAS、EMBO J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论文总引用5000余次,入围2020、2021年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兼任Plant Cell、New Phytol、JIPB、Stress Biol编委,J Plant Physiol资深编委和《植物学报》副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4-2010年在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入选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oS Genetics等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2014年获“杜邦青年教授奖”;2015年获“第一届中国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于2022年晋升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抗旱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和小麦抗旱分子设计育种。近年来在Molecular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Cell & Environment、Plant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