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农业环境研究室在热区稻菜轮作区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报道了作物中常见农药的普遍残留将会对非靶标生物带来潜在的生态及健康风险。
因病虫草害高发,稻菜种植过程中高频次使用多种农药的现象普遍,进而可能对非靶标生物(如蜜蜂、草蛉、瓢虫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这使得热区有机污染的风险评价存在重要知识缺口。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在海南南繁稻菜轮作区常用农药在作物中的赋存、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及其生态/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多菌灵、啶虫脒和吡唑醚菌酯是作物中高检出农药种类;作物中农药多残留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且与农药使用方式、作物类型、植物积累/消散和脂质含量密切相关;风险商值法揭示,作物中农药多残留对非靶标生物构成潜在的中等生态/健康风险,其风险农药主要来源于内吸性农药。这项研究对热区农药面源污染防控目标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以“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urrent-use pesticides in commonly cultivated crops and their potential risks to non-target organisms: A case study in Hainan, China”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热科院环植所谭华东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武春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及国家农业环境儋州观测实验站等平台的支持。
稻菜轮作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残留特征、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估示意图
论文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205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