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环植所荔枝龙眼团队在荔枝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我国荔枝主栽品种‘妃子笑’的遗传转化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并获得了荔枝多酚氧化酶基因(LcPPO)突变的荔枝植株,为解析LcPPO调控荔枝组织褐变机制和创制抗褐变荔枝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
荔枝是原产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荔枝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生产中存在采后果皮易褐变等瓶颈问题。培育耐褐变荔枝新品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转基因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是定点改造目标性状基因,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研究团队以‘妃子笑’荔枝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探明了20mg·L−1的潮霉素和600mg·L−1的羧苄青霉素为适宜的转基因材料筛选剂和农杆菌生长抑制剂,并以GUS基因和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确定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效率主要因素的最优参数。
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的GUS组织化学分析(a1-a4)和GFP荧光检测(b1-b4)
研究团队以LcPPO为靶基因,构建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妃子笑’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经过潮霉素筛选获得了阳性胚性愈伤组织。然后,经体胚发生途径的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最终获得了LcPPO发生碱基突变的基因编辑荔枝植株,并移栽成活。
CRISPR/Cas9基因编辑材料的靶位点碱基突变类型检测
移栽CRISPR/Cas9基因编辑荔枝苗
研究成果以“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embryogenic callus and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Feizixiao’litchi” 为题发表于《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中国热科院环植所王树军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家保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2468-0141(23)0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