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死皮机理与防控团队在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解析了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ce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进一步增进了对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机制的认识,为防治割面干涸提供了理论基础。
橡胶树割面干涸(tapping panel dryness,国内通常称为“死皮”)主要症状表现为割胶后割线局部甚至全部无胶乳流出,导致严重的橡胶产量和经济损失。据统计橡胶树割面干涸可造成减产10-40%,是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但目前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制约了高效防治技术产品的研发。为揭示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分子机制,团队在前期解析树皮组织中参与割面干涸发生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NA、mRNA及其调控网络(Liu et al., 2022, TreePhysiology, https://doi.org/10.1093/treephys/tpab120)的基础上,对健康和割面干涸橡胶树胶乳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橡胶树发生割面干涸后,胶乳中435个lncRNAs、68个circRNAs、320个miRNAs和1574个mRNAs(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其中仅有6个lncRNAs、14个miRNAs和106个mRNAs也在割面干涸的树皮组织中差异表达,这表明胶乳和树皮对割面干涸的响应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是差异更明显。基于ceRNA理论,构建了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lncRNA/cir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发现lncRNA-miR156/157-SPL模块可能在割面干涸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橡胶树发生割面干涸后,激素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发生显著改变,胶乳中28种激素或其相关物质的含量出现明显变化,表明激素稳态失衡是导致割面干涸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后续分离鉴定调控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关键分子奠定了基础,为研发更高效的割面干涸防治技术产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橡胶树割面干涸发生的lncRNA/cir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
割面干涸橡胶树胶乳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
相关研究成果以“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apping panel dryness-related lncRNA/circRNA-miRNA-mRNA ceRNA network in latex of Hevea brasiliensis”为题发表于《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刘辉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橡胶研究所王真辉研究员和海南大学刘进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