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生产性试验区,黄华孙 (右) 带领李维国研究员(中)、位明明副研究员进行产量实测。单株测产是橡胶树品种比较试验最重要的鉴定内容之一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用自主研发的天然橡胶,制成了国产飞机的轮胎,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2024年7月10日,在位于海口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里,89岁的吴云通对眼前的黑色轮胎颇有兴趣,摸了又摸。
天然橡胶被誉为“黑色黄金”,是航空航海、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也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典型的热带树木,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丛林。过去,西方权威学者判断,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北纬17度以北更被称作“植胶禁区”。
▲2024年7月9日,在海南海口的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展览馆,吴云通 (中) 向高新生 (右)、张晓飞 (左) 讲述团队自主培育橡胶品种与航空轮胎的历史渊源
▲2024年7月10日,在海南儋州联昌试验站旧址的“百年胶王园”,黄华孙 (中) 给大家讲述我国橡胶育种一代代传承的历史。联昌试验站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橡胶树选育种的试验基地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1958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科院前身)从广东广州迁至海南儋州,统筹加快橡胶科研育种工作。同年,23岁的吴云通来到儋州的联昌试验站参与天然橡胶引种、筛选和栽培研究工作。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张晓飞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授粉架上进行人工授粉果的生长调查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高新生研究员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进行育种材料光合特性的测定。高光效是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了垦荒种植,科研人员常常穿梭于密林之中,日晒雨淋;有的人要在几层楼高的脚架上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给橡胶树人工授粉;有的人会守在橡胶树下和衣过夜,生怕错过一颗成熟落地的种子……
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吴云通等人选育的品种被送到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试种,不仅推翻了“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树”的论断,还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
1984年,黄华孙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被吴云通等前辈视为“接棒人”,也是那时,团队启动了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选育工作。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李维国研究员 (左) 和黄肖农艺师正在研讨橡胶树芽接工作难点。芽接是橡胶树种苗繁育生产的必备一环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苗圃系比区,王祥军 (左) 和位明明副研究员在夜间开展橡胶树死皮调查。死皮与橡胶树单位面积产量高低直接相关,死皮调查只能在夜间开展
“其实橡胶树很‘娇气’,对低温、强风敏感。”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华孙说,我国植胶区地处热带北缘,寒潮、台风天气频发,并不适宜橡胶树生长,而且引进品种抗性不足,生长速度较慢。一样的品种,国内长得比国外慢了好几年。
“一定要育出适合我国种植的自主品种。”这些年,黄华孙牵头的全国橡胶树育种团队培育出8个耐寒抗风高产新品种,其中,“云研77-4”、“热研879”分别是目前世界上最耐寒、单产最高的主栽品种。2024年6月24日,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人工杂交授粉是创制育种新材料最重要的手段,需高空作业,且受其作物特点限制,授粉难度大、效率低
▲2021年9月22日,在位于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 材料创新基地,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夹取橡胶树胚胎进行实验
新品种支撑着中国植胶区域持续扩大。1983年至今,中国植胶面积从700多万亩扩大到1700多万亩,年产干胶由17.3万吨增加到85.6万吨。其中,该团队培育的8个新品种占中国植胶面积的39.7%,新增产值252.1亿元。
如今,李维国、高新生等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也为橡胶育种事业带来了活力,他们将目光瞄准橡胶树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新型育种技术,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橡胶育种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实验室内,高新生 (左) 带领研究生进行橡胶树树皮结构的细胞学观测。室内细胞学观测是筛选产量、抗风等性状的基本手段之一
▲2024年7月10日,在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材料创新基地,黄华孙 (右) 带领科研人员查看体胚苗生长情况。体胚苗是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
目前,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已系统收集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6462份,筛选耐寒抗风高产种质79份,构建了国际上数量最多、性状最优的耐寒抗风种质资源库。
天然橡胶产品也逐渐走向高端应用。该研究所成功研发出C919、ARJ21等型号飞机轮胎的专用天然橡胶。这些轮胎专用胶通过了24款飞机轮胎的动态性能试验验证,有的还成功完成了高原条件下的试飞。
“可以说,在三代育种人的科研接力下,我们见证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高新生说,育种本来就是一份需要坚守和传承的事业。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中国热科院,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林
原标题:南方人物周刊《橡胶育种:三代人跨越66年的科研接力》
原报道链接:https://nfpeople.infzm.com/article/13048
海南科技转载链接:《三代人扎根海南66年,只为研究这种“黑色黄金”》https://mp.weixin.qq.com/s/-vWcMqvvi7_5Q2cJCrPb1g